充分释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创新力
光明日报 2022-07-20 09:30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十四五”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是着眼于新百年目标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科技资源配置与区域发展战略双向协同的顶层设计,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点,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如何理解并把握这一设计?

坚持新发展理念,准确理解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时代内涵。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关键是“综合性”。和单个大科学装置的国家科学中心相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强调多学科、多部门、多领域的基础科学的交叉融合,通过包括各类创新要素和创新主体的相互交织和耦合关联,促进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引领等复合功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点在于“国家”。其服务于科技强国的国家意志,旨在提升国家基础科学水平,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定位在于“科学中心”。相较于科创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强调通过汇聚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型研发机构等多种战略科技力量,吸引世界级科学家集体攻关,努力形成基础科学和原创能力的重大突破。

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刻把握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时代意义。着眼现代化新征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纵观全球发展史,科学发明和经济发展一直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永恒主题。世界创新中心的几度迁移,关键是科学技术这个主轴在旋转和发力。历史上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的国家创新实力变迁和硅谷、伦敦科技城、慕尼黑科学园、筑波科学城等全球科学中心的兴衰紧密相关。着眼新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我国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性机遇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立足新发展阶段,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客观要求。围绕科学技术的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国家对战略科技力量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我国在关键行业上的发展瓶颈,深层次原因就是基础科学的“卡脖子”问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就是希望通过自主开发国之重器,推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用源头创新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构建新发展格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破解双循环的关键砝码。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作为各种创新要素的综合体,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具备天然的流动性。一方面,其借助重大科学设施共享使用等方式打通了国内科技创新的全过程生态链,以科创大循环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大循环;另一方面,通过国际开放合作,科学中心主动参与国际科技格局构建,实现了国际科创双循环。上海光源开放以来已服务3万多用户,未来还将进一步提升服务产业研究的能力。张江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模式更是创新人才双循环的典型案例。

基于系统哲学观,全面理解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内在联系。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和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经在世界级原始创新、前沿学科交叉创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有益探索,未来应该从更为系统的角度加强科学中心的协同推进。其一,在鼓励四大中心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构建四大中心之间的有机横向协同创新网络。要建立健全四大中心在重大基础设施、共性基础技术、顶尖人才管理和创新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协同机制,集成优势力量在关键问题上集体攻坚破题,最大限度发挥科技创新的国家队能量。其二,要充分释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同所在区域科创中心、科学城的纵向协同合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着力破解科学难题,科创中心强调技术转化,而科学城强调宜居环境构建,三主体的高度协同才能完全释放科创政策的科技、产业和营商环境优势,构建覆盖研发、生产、生活等全环节的科创要素新生态。张江国家科学中心正深入融入张江科学城和上海科创中心的火热建设中,未来这里将呈现一个更具引领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科创新高地。

文/刘志阳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怀柔科学城再传捷报 北京激光加速创新中心年底前开放运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0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域联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科技日报 2024-03-11
37个重大科技项目落地国家科学中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4
全面推进怀柔科学城发展 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强国建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1
向培育创新集群持续发力
光明日报 2022-07-19
全国第五个科技创新中心,落地这个城市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7-08
多地科学城建设集体冲刺 如何兼顾“科学”与“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3-26
怀柔科学城:“十四五”时期29个科学设施平台项目正式运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1-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