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即将启动。教育部部署各地各校深入实施“高考护航行动”,要求各地各校要按照考生自主填报、考试机构和学校提供公共服务的原则,切实加强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工作。积极开展面向考生和家长志愿填报培训,让考生熟知志愿填报流程和办法。充分发挥高三年级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作用,指导考生结合自身兴趣志向以及高校招生政策要求,自主合理填报志愿。明确高中阶段学校、教师不得代替考生填报志愿、指定志愿学校。
学校、老师给予考生高考志愿填报指导,让考生吃透高考录取政策和规则,掌握志愿填报的方法与技巧,进入心仪的院校、专业,这是学校、老师的应尽职责。但是,却不能借高考志愿填报“追名逐利”,不考虑学生的兴趣与未来学业、职业发展规划,代替学生填志愿,要求学生填报某学校志愿。填报志愿是学生自己对未来学业和职业发展进行规划,不能是家长的志愿,也不能是学校、老师的志愿。
学校和教师代替考生填报志愿、指定志愿学校,有的是为了“名”,诸如提高“清北率”(被清华、北大录取的人数),“985率”(被“985”高校录取的人数)。表面上看,这是为学生好,也是为学校好,学生进入了北大、清华、“985高校”,学校则获得了可以展示办学业绩的清北率、“985”率、被“双一流”大学录取的人数。可是,这却是不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的,是盲目的追逐所谓的名校。媒体曾报道,高考出分后,有的高中以被北大医学院录取,也算被北大录取、可“光宗耀祖”为由,要求本校高分考生报考北大医学院,但有的学生并不愿意报考,对学医也不感兴趣。
还有的学生喜欢一所非“985”高校的专业,准备报考,学校和老师劝诫他不要报考,要选择“985”高校,甚至直接说服家长,代替学生填志愿。虽然学生被学校、老师填报的名校录取了,但是,有的学生进大学后却对学校、专业不满意或者不适应,最终选择退学再考的不在个别。
近年来,一些民办高校、职业院校在招生中,面临生源危机,完不成招生计划,于是就找到高中学校,进行招生合作。有的高中学校、老师也就利用指导志愿填报的机会,重点推荐某所学校,甚至指定学生填报某所学校志愿。
因此,高中学校、老师在指导考生填报志愿时,要摆脱“名”“利”影响,不能为追名逐利,决定考生的志愿,要教育、引导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充分了解大学和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专业,这才是对考生正确的志愿填报指导。另外,就是没有名利考虑,学校、老师在指导学生填报志愿时,也必须告诉考生和家长,考生的志愿必须是考生自己的志愿,考生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能由家长帮其决定选择某所学校、专业,也不能由老师代替其选择,因为家长、老师认为好的学校、专业,并不一定适合考生。考生也不能为图省事,把志愿填报交给家长、老师,“帮自己填好”。
文/熊丙奇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