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快递春节不打烊,但是我都上班了,快递还没上班。”“家里年前寄的年货,年后都没收到,要不是听说快递不打烊就不寄了。”“确实没打烊,只是不派送而已。”
快递春节不打烊,本是网购族的一大乐事,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甚至有消费者直言,“号称春节不打烊却没有人配送,这样是不是虚假宣传?”
在春节,许多包裹传达的是一份份迫切的思乡之情,是无法替代的年味儿。春节期间,我们也看到许多快递员工舍弃了与家人团圆的时光,日夜忙碌在一线。为呼应政策、用户的需求,快递企业的付出值得肯定。我们也愿意相信,企业在宣布“不打烊”时,也有所准备和决心。
也正因初心值得肯定,故在消费者谈起“春节不打烊”时,只想到收不到货的苦恼、投诉无门的糟心等,才更显得可惜。试问,他们如何能相信“不打烊”的真实有效?
企业需明白,喊出“不打烊”后,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份承诺。消费者真正难受的点在于,企业做出了承诺、表明了态度,最后却成了“空头支票”。消费者的期待落得“一场空”,不仅会有“上当受骗”之感,也容易让不打烊发展成了“烂尾”的剧本。
这一定不是企业愿意看到的。虽然只是局部现象,但若进一步追问,快递行业发展至今,智能物流体系日渐完善,有没有能力做好每一环的监测?有没有做好信息的多方同步?有没有对末端进行充分的覆盖和调配?有没有投入足够多的真金白银?
就像有些用户反映,如果能明确告知无法送达,自己也可以理解。但为了维持明面上的“不打烊”,或许少有企业会做到“坦诚”。更应明晰的是,末端服务没做好,不能只是简单“甩锅”给加盟网点和快递员,这反而折射出企业管理能力的薄弱。
作为全面不打烊的第二年,也许行业还需要更多时间来探索适应。那么,消费者的声音就更值得重视了。中新经纬在某投诉平台上看到,春节期间的快递投诉,仍有许多未被处理。
一桩好事,为何到最后却打了自己的脸,伤了用户的心?值得反思。
(中新经纬APP)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