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晚,“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二十六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1月4日18时,郑州此次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9例。通过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体疫情形势可防可控。
现况:郑州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9例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慧芳介绍,自1月3日郑州市报告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以来,截至1月4日18时,郑州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9例。2例确诊病例分布:航空港区1例,中原区1例。9例无症状感染者分布:管城区1例、中原区4例、二七区4例。全部按照有关规定实施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目前,确诊病例均为轻型,患者病情平稳。
截至1月4日下午2时,管城、二七、中原、金水4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应检103.62万人,完成采样34.98万人,已检测15.8万人,暂未发现新增核酸检测阳性。从此次郑州市疫情现有核酸检测和流调情况看,传播链条比较清晰,主要是以家庭聚集、聚餐等局部性集聚活动所引发。通过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体疫情形势可防可控。
物资:郑州各大商超备货充足,价格平稳
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社会防控部副部长、市委政法委三级调研员李洪涛介绍,为保证封控区、管控区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郑州市启动了应急保供措施,加大货源组织力度,紧盯重点保供骨干企业,充分保障市场需求。目前,万邦农产品批发市场物资储备充足,达到36万吨。政府储备企业都已经足额完成了储备计划。各大商超备货充足。“从实地查看的情况看,目前商超内猪肉、蔬菜品类齐全,价格平稳,销售正常,无抢购、断货现象。”
此外,郑州市还在封控区周边设置临时配送点,保证封控区市民物资需求。
解答 省内低风险地区入郑,不需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李洪涛介绍,根据郑州市疫情防控有关规定,从省内低风险地区入郑不需要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省外入郑人员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无有效证明的,入郑后第一时间进行核酸检测,结果确定前居家隔离;结果正常的,还需配合社区(村)落实相应的疫情管控措施。
中高风险及关联区域的入郑人员,配合落实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健康监测等管控措施。
郑州市已公布的封控管控防范区内人员,非特殊需要,未经市、区(县)疫情防控部门批准的不得离郑;市内其他区域居民非必要不离郑、不出省。
学校: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停课
在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内的中小学、幼儿园,自1月5日开始全部暂时停课,严格按照属地疫情防控管理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启动线上教学,做到“停课不停学”。复课具体时间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另行通知。不在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内的中小学、幼儿园,按照属地要求,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在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内的驻郑高校和中职中专院校,一律实行封闭管理,并做好留校人员在校学习和生活等相关工作。不在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内的驻郑高校和中职中专院校,按照属地要求,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此外,郑州全市所有校外培训机构一律停止线下教学工作。
就医 封控区居民做手术、生孩子咋办?郑州已指定医疗机构提供服务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郑州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分类全力做好封控区、管控区群众及隔离医学观察相关人员医疗服务保障工作。郑州市区指定郑州人民医院,各县(市)、上街区各指定一家具备隔离观察条件的医疗机构,为此类人员提供诊疗服务,做好发热等相关病例、急危重症、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手术、孕产妇等有紧急就医需求患者的诊疗工作。
封控区、管控区群众及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出现发热等各种疾病症状的,辖区疫情防控部门安排医护人员上门,提供诊疗、核酸采样送检等服务。经评估确有急危重症且需紧急送医的患者,拨打120急救电话,由120急救指挥中心调派救护车转运至定点医院救治。
回应:前往防范区,不需要核酸证明
防范区内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管理措施,要求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需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根据通告要求,封控区、管控区内居民无特殊原因不得离开封控管控区域,可采取线上形式办公;防范区内居民倡导居家线上办公,确需出门上班的,在本区域内工作的可以“点对点”出行,到防范区以外工作的,需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方可通行。
在防范区上班、别区居住的市民,进入防范区不需要证明,但是出防范区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方可通行。上班途经防范区的,健康码不会变化。
防范区人员健康码暂不会变色
那么,防范区人员健康码是否会变色?李洪涛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目前,郑州对封控区、管控区人员进行赋码管理,防范区人员健康码暂时不会变色,后期是否赋码管理将根据核酸检测情况进行研判,“目前不变”。
目前,郑州市实行防范区管理的范围为:管城回族区:京广铁路线—紫辰路以东,中州大道—石化路以西,陇海铁路线以南,南三环以北区域。二七区:建设路以南,航海路以北,嵩山路以东,京广铁路以西区域。
文/康亚飞 侯冰玉 郑超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