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条有关大学生的“文明礼貌”新闻在网上热议。一条是安徽某学院一女大学生辱骂外卖员;另一条是湖南某大学多名学生因未向校领导、老师问好,被学校通报批评为“不文明行为”。
从目下的网情看,对于“未向校领导、老师打招呼”这事,意见的倾向比较“一边倒”,大家批评学校对这事的处理有些“过”。对于女大学生辱骂外卖员这事,学校称会进行批评教育。
也许这两件发生在高校的事,是非是已经很清楚的。主责,一个在校方,一个在学生。然而,这两件事有没有交接点,甚或共同点呢?
大学生在学校里看见学校领导、老师不打招呼,有的低头、有的继续打电话。我想,领导和老师不会那么“小器”而计较之。这事之所以会让领导和老师“生气”,竟然以通报的形式公开批评,不会是领导和老师的“公报私仇”。但是,我们的舆论批评学校的“通报”做法似乎也有道理,认为学校这样做是“矫枉过正”。
这就引发了一个我们的高校应当如何通过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文明礼貌素养的话题了。这恐怕就是女大学生辱骂外卖员与“未向校领导、老师打招呼”的交接点。
大学生在学校里看见学校领导、老师不打招呼是小事吗?很可能不少人认为是小事。只要读书成绩好,甚至在学校里有什么创造发明,这才是衡量一个大学生好不好,“美不美”的标准?
虽然,听起来大学生“看见学校领导、老师不打招呼”与辱骂外卖员“完全是两码事”。其实,追究起来都是一个大学生的文明教养问题。从新闻报道的语音证据听得出,这名辱骂外卖员的女大学生,脏话是如此之“顺口”而出,不可能是偶尔激动之言,而是其文明素质的很大缺失。这个责任难道仅仅在这名女大学生?对这样的大学生仅仅是一次性的“批评教育”,会奏效?值得怀疑。
当下大学,对于大学生的“智育”内容和方法不少达到了世界一流。但是“德育”如何,达到了什么水平,取得了什么效果?这是应当反思的。
谁都明白,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但是我们往往会忘却“修身治家齐国平天下”这一古训中所表达的“递进哲理”。一个不懂文明礼貌,品德修养差的大学生,在“治家齐国平天下”中会怎样?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还有“严师出高徒”古话。它强调的是在教育过程中严格要求的重要性,将严格要求作为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标准,体现的是对学生极度负责的爱心。中国的教育有着师道必严的悠久历史,也是优秀的教育传统之一。说到底,学校对每名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对学生的负责,只有在“严”中,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学生。这样的大学生才能是合格的人才。当然,这个“严”的本质上,既是对学生的“严”,也是对老师的“严”。
综上,寻找出女大学生辱骂外卖员与“未向校领导、老师打招呼”的交接点,有着积极的意义。
编辑/孙政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