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调控组合拳:从“房住不炒”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经济观察报 2021-09-01 19:02

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中一句“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成为此后多年房地产调控的主基调,这话太过鲜明有力,以致于很多人忽略了,在这句话之后,还有一句“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谁也没有想到,这句话,在2021年8月30日迅速刷屏出圈了。起因是国务院新闻办一则例行发布会预告:“8月31日下午3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副部长倪虹围绕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事关全体人民的住房大事,不论是朋友圈还是微信群,不论是地产行业人士还是关心房子的普通人,都被这个主题所吸引。从发布会内容看,主要是阶段性总结以及对下一步政策方向的阐释。

虽然发布会内容并无太多超行业预期之处,但这场发布会的主题本身已是一大亮点,这一提法在高层级文件和发布会中的表述,从2017年的“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变为2021年7月的“促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再到8月底的“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语义层层递进,与它相伴随的是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它们一起传递出的信息,值得我们细细拆解。

住有所居包含着一系列内涵,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房地产交易市场。过去多年,数不清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缘起几乎都是因为房地产市场过热或过冷,需要通过行政、财政、金融等方式调节市场热度,规范交易行为。

尤其是最近一年,针对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管理,以及集中供地等政策的推出,使得房地产调控跳出了此前“火山口上压石头”的窠臼,真正触动了开发企业的灵魂,从内心深处调节“发展”和“安全”两大主题的关系。

如果说“房住不炒”为买卖房屋和投资开发确定了方向,那么“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则指向了更广阔的居住范畴,提出了新阶段的新问题。

从此次“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发布会上传递的信息看,在农村方面,提及了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短板问题;在城市方面,提到了新市民特别是年轻人的住房租赁需求、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房租赁需求,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内涝等话题。

首先,租赁需求指向了住房保障体系的完善。住建部部长王蒙徽介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而一个完整的住房保障体系,房屋租赁和买卖同样重要。

在政策面,针对保障性租赁房和集中式租赁房,国务院和住建部分别在今年7月初和5月底下发了专门文件。尤其是北京,在针对住房租赁市场的文件细则中,严格、细致地做出了多种规范限定,清扫了既往租赁活动中的黑角落。

其次,农村住房安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内涝等问题,指向的是居住的安全性和舒适度问题。也就是说,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不仅要解决有没有地方住的问题,还要解决住得安不安全、好不好的问题。

从杀伤力极大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8部门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在针对住宅开发、买卖、租赁等常规调控条款之外,特别提到了对物业的整治,直指居住环节的服务规范,这是此前调控文件中从来没有过的,7月13日政策发布当天,涨了两年的物业股集体大回调。

而来自城市更新的顶层设计政策也在8月31日当天发布,住建部正式发文,为城市更新划定了底线,严控大规模拆除、增建的同时,保留城市风格肌理,要求用绣花的功夫做城市更新。而上海、北京已经各自出台了城市级文件。

调控对象从房企到全行业,调控空间从楼盘到城市,调控时间也不再局限于一个行业周期,这一系列新的组合拳之下,必将给一个行业带来新面貌,只是在这一过程中,房地产企业的专业能力、投资节奏、发展方向都将面临一场疾风骤雨的洗礼。

张雅楠/文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房住不炒”定位不会改变
经济日报 2023-08-23
经济日报:“房住不炒”定位不会改变
经济日报 2023-08-23
证券时报:坚持房住不炒,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加速建立
证券时报 2022-11-09
经济日报:更好满足住有所居新需求
经济日报 2022-10-19
经济日报:更好满足住有所居新需求
经济日报 2022-10-19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十四五”住房领域7大公共服务规划出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1-12
北京2022年房地产投资计划:扩大居住用地与住房供应 实现住有所居
凤凰网 2021-11-22
北京明年房地产投资计划:扩大居住用地与住房供应,实现住有所居
澎湃新闻 2021-11-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