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郑州暴雨的120:171台救护车有118台因发动机进水等原因“趴窝”
中国青年报 2021-07-28 12:45

郑州这座城市刚刚经受了极端暴雨的冲击,对此番冲击的严重程度,当地120急救体系感知强烈:7月20日,郑州城区发生内涝,当天下午到次日凌晨,全市171台救护车中有118台因发动机进水等原因“趴窝”。一周后,仍有70多台因进水严重无法工作。

郑州120指挥调度大厅的电话记录显示,7月20日0时至7月22日8时,共呼入和呼出电话14119次,是日常的3倍。这一时间段,救护车共被派出1619次,接诊患者1100人次。这座城市日常24小时派车量是500次左右,接诊患者数量是370到400人次。

“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雨,看到这雨,我就知道可能要坏事了。”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主任乔伍营红着眼眶说。今年7月16日,由于连日下雨,他组织同事对全市的救护车进行了检查,并多储备了防汛物资。这次暴雨还是把他“打蒙了”。

他不断自责:“没有预料到的地方太多了,准备不充足,没有把灾情考虑得再严重点……”

那天,道路严重积水,救护车一辆接一辆困在水里。起初,乔伍营还能派越野型战地救护车去支援,这种车比普通救护车的底盘高,能涉水一米深,因价格高昂等因素,全郑州只有两辆。他很快发现没有车辆可派了。

调度员程珍珍从业近10年,还是第一次遇到无车可派的情况。7月20日18时左右开始,她一直在电话坐席上,直到次日3时,才去了一次卫生间。起身时,因为腰疼,她差点又坐回椅子上。

这组调度员连续工作了近30个小时,“电话实在太多了,大家都不敢休息。”乔伍营说,有人称120是生命的“摆渡者”,摆渡者首先要珍惜时间。

郑州120指挥调度大厅共有60条电话呼入线路,同时可以让60个拨打120的用户进入系统排队。7月20日傍晚,这里直接感受到了郑州在暴雨面前的压力:尽管11名调度员一直在接听电话,但大部分时间,系统都显示有49通电话在排队。

程珍珍看着调度地图,对电话另一端说得最多的是“现在没有救护车”。她对那份地图上的每一个站点都很熟悉,往常,总能很快调派离求助者最近站点的救护车。

120指挥调度大厅也遭遇了停水停电,靠一台柴油发电机临时维持运转。

雨水灌进了郑州地铁5号线隧道和一列列车里,截至7月27日,已知有14名乘客因此丧生。120调度记录显示,7月20日20时35分,120接到了第一通关于地铁5号线的求救电话。那是一位路人打的,反映有人被困在5号线。但此时,120暂时派不出车,调度员建议对方拨打119或110请求救援,等120有车后再派,随即把这条信息留在了“待派的受理单”中,优先级靠前。

随后,陆续有五六位被困的地铁乘客打了120。他们描述“被水淹了”,“呼吸困难”。调度员将这些求助合并到此前的受理单中,继续调前了优先级。

20时51分,120接到了当地110指挥中心接警员来电,同样是反映地铁5号线的问题。

等到几辆救护车完成此前的任务,调度员把它们都派到了地铁5号线沙口路站,那是距离出事地铁最近的站点。列车被积水困在两个车站之间的隧道里。

21时52分,郑州地铁工作人员拨打120,表示需要大量医护人员前往,“近100人被困”。随后,120陆续加派了几辆救护车。

郑州人民医院郑东院区急诊科主任高建凯在这天23时左右被派去沙口路地铁站,次日1时30分左右赶到,3时左右离开。

回忆那个晚上,高建凯不停地叹气。他说:“我们赶到时,已经无能为力了。”这也是让乔伍营最为遗憾的事情。

3时50分,郑州市委宣传部公布了令人悲伤的消息:在那个夏日的晚间,在这个千万人口城市的地下深处,一些人遇难了。

程珍珍不知道那天自己是怎么过来的,她称自己被一种“无力感”所包裹,每当一个坏消息传来,她的心情就更沉重一分。

120电话前的调度员们接收的坏消息不仅来自地铁5号线。一名肿瘤患者在家里出现了呼吸困难,家属拨打了120,等待救护车的到来。调度员给那个家庭打了两次回访电话,第一次,对方说希望尽快派车;第二次回访,家属告诉他们不需要派车了——患者已经不行了。

7月21日6时,程珍珍第二次去卫生间,大哭了一场。情绪稍缓,她又回到了电话坐席上。

程珍珍清楚每一台救护车的重要性,平日,居民受伤或者身体不适会想到拨打120,恶劣天气中更是如此。但紧急状态下,救护车有限,指挥中心不得不按病情、伤情严重程度分出优先级。老人、小孩和孕妇是重点保障对象。她记得,平时一个电话就可以完成一次派车,当天却要拨打30多个电话才能完成一次派车。

郑州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主任巫庆荣记得,7月20日22时左右,他们的一辆救护车被派往地铁5号线参与救治工作,到了约定地点就待命。不久,附近一辆“趴窝”的公交车向医护人员求助,车上有位孕妇出现了“心慌难受,胎动过快”的情况,医护人员请示后,立刻将孕妇送往了就近的医院。

巫庆荣所在的院区共有3辆救护车。7月20日中午,她发现科室出现了漏水,就让人把救护车转移到了地势较高的位置,没过一会儿,大水就漫到了急诊医学部门前两级台阶的位置。

她感到庆幸的是,这3台车中的每一台“都与生死有关”。120中心不断呼叫他们派车,人民医院几个院区之间的重症病人也需要转诊治疗。

那天,巫庆荣接到每趟派诊任务时都很纠结。按照规定,接到任务后,2分钟内要出车,10分钟左右要到患者身边。平时,她会催促跟车的医护人员“快走快走,别晚了,别耽误救治”,但那天,每次派诊她都来回嘱咐同事:一定要注意安全,要联系,一定要联系!

7月20日18时左右,巫庆荣接到一个派诊电话。一个40多岁的女性患者,在暴雨中受伤,感到心慌,在离医院2公里附近的路边等待急救。巫庆荣立即派了车,可是不久后,就和救护车失去了联系,“电话不通,无线对讲机也没有声音,(定位系统上)车辆的位置也消失了”。他们不断打电话,怎么也联系不上跟车同事——暴雨严重冲击了郑州的通信。

巫庆荣不断想到那些大水冲走汽车的画面,急得流泪。两个多小时后,那辆救护车才带着患者回到医院。科室的同事们看到救护车回来,哭成一片。

“医护人员也是普通人,也挡不住洪水。”巫庆荣说。

大雨对城市急救体系提出的一个挑战是,对120调度员来说,平时根据调度地图,只需要考虑距离远近就可以派车,这次还要考虑救护车能不能到达。乔伍营说,有时候,地图上看得很近,但一个积水的隧道就隔开了两个世界。

程珍珍的电话坐席上放着3台电脑,其中一台专门用来查看调度地图,派诊时,她会把画面切换到最大,仔细回忆道路上的隧道情况,“就是为了提高效率”,她说,救护车数量本来就不够,如果不把这些问题提前考虑到,救护车无论是绕路还是回返,都会浪费大量时间。

那天,受大雨影响,120指挥调度大厅很多人无法到岗,就近居住的员工主动“顶上”。与当天需要出门的其他郑州人一样,这些赶去处理急救信息的员工,在这座突然变得危险的城市里小心翼翼涉水。有人在赶路时一只脚踏进了敞开的窨井,幸亏被人及时拉住,保住了一条命。还有人与顺路的陌生人一起牵着手走,这样,万一遇到危险,可以互相拉一把。

程珍珍说,大家都知道危险,但还是得来守着120,因为郑州那么多有需要的人在等着。

文/张均斌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二胎妈妈深夜家中临产 120远程指导 宝爸独自接生
广州日报 2024-11-12
深中通道上突发急症 呼叫哪地120? 深圳120接电话 与中山联动施救
南方都市报 2024-07-22
大连警方通报救护车和小车碰撞:救护车上一工作人员及一患者死亡
普兰店发布 2024-05-20
大连一救护车和小轿车碰撞 致救护车一工作人员和一患者死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0
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可不是人人都会
大众医学杂志 2023-06-21
上海:急救中心恳请市民 将有限的救护车资源让给急危重症患者
解放日报 2022-12-26
昆明市主城区“120” 急救电话呼入数量骤增 救护车运行面临压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25
北京120调度座席增加一倍应对需求,市民要合理使用急救资源
新京报 2022-12-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