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诚,像他的名字一样,忠于祖国、忠于职业、忠于人民,依靠坚持不懈的精神抓到了狡猾的匪徒。”近日,王千源携新片《除暴》做客人民网“文艺星开讲”,讲述自己对警察钟诚这一角色的理解,“在办案过程中,技术、灵感并不是最重要的,坚持最重要。”
从《钢的琴》《解救吾先生》到《“大”人物》《除暴》,王千源塑造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银幕形象。出道多年,他仍难忘第一次出演男主角时“紧张又自信”的感受,希望自己像钟诚一样,把对表演的热爱坚持到底。王千源坦言:“演员赶上一两部戏火了,并不难;关键是,能不能在拍每一部戏时都保持好的状态,坚守一个演员的初心。”
把每部戏当成全新开始
人民网文娱:《除暴》中你饰演的警察钟诚,和你以往在《“大”人物》《龙虾刑警》《你是凶手》等作品中演绎过的警察角色有哪些不同?
王千源:每个警察角色的气质都不同。比如《“大”人物》里的警察孙大圣,人如其名,脾气有些大。《除暴》里的警察钟诚是一个比较写实的角色,办案时更多地体现出逻辑的缜密。影片中打戏偏少,文戏会相对多一些。
人民网文娱:钟诚这个角色身上有哪些吸引你的特质?
王千源:钟诚这个角色,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忠诚,忠于祖国、忠于职业、忠于人民。他善良、正义、执着,依靠坚持不懈的精神抓到了狡猾的匪徒。就像台词里说的那样,“做了这么多年警察,我觉得技术、灵感并不是最重要的,坚持最重要”。
以前我对警察了解不算太多,但在饰演了这么多警察角色之后,我真的觉得,警察就是我们的后盾。
人民网文娱:钟诚和你本人有哪些相似之处,让你可以更好地演绎这个角色?
王千源:我们都比较执着,不言放弃。在抓捕犯罪分子的过程中,钟诚失去过战友,经历了许多挫折,但他愈挫愈勇,不放过每一个线索;做演员也必须有一颗执着的心,把每部戏当作一个新的开始。
只要你演得不错,运气好一些,赶上一部戏、两部戏火了,那并不难;关键是,能不能在拍每一部戏时都保持好的状态,坚守一个演员的初心。不要演着演着就油滑了,自以为驾轻就熟了。
赤膊不为“秀肌肉” 再现追捕过程的艰辛
人民网文娱:影片最后你和吴彦祖的浴室赤膊打斗戏,整个过程紧张激烈。拍这场戏之前,你们做了哪些准备?
王千源:因为在浴室里面要赤膊,导演对我们肌肉的线条有一些要求。拍打斗戏前,我和吴彦祖在将近四十天里控制饮食,每天在健身房训练。
钟诚常年在奔跑中追捕“猎物”,他的身体素质应该相当不错。把这场打斗戏拍好,不是为了“秀肌肉”,而是希望把大家带入到警匪片的氛围中,呈现追捕过程的艰辛。
人民网文娱:你们这场戏没有戴护具,打斗场面拳拳到肉,大家看着都觉得疼。
王千源:看起来很疼,是因为大家对浴室戏有一种害怕心理,身体裸露的多,稍有磕碰就容易受伤。其实,在拍的时候,浴室的瓷砖用泡沫替代了,但我们需要真的去打,感受到对方的力道。
好在这不是我第一次拍打戏了,吴彦祖也是一个有武打经验的演员。只要一说开拍,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情绪、台词和动作上,顾不得担心“打起来疼不疼”。
人民网文娱:在片场,你和吴彦祖交流多吗?
王千源:我们在片中是警和匪,只有两场对手戏,交流机会不算多;我们警察组的演员和以吴彦祖为主的匪徒组演员,在健身房碰面的时候也不聊天,大家训练都很勤奋,有一种比赛的感觉。
最后一场戏,我和吴彦祖赤膊上阵,交流了很多戏里、戏外的想法,我们还是很有默契的。当他们对峙的时候,已经在暗中交手过多次了,这场戏很需要碰撞出火花来。
角色在变 对表演的热爱不变
人民网文娱:从你演《钢的琴》拿到东京国际电影节奖项到今天,已经过去十年了。十年间,你经历了哪些变与不变?有哪些收获和大家分享?
王千源:很多观众可能是从电影《钢的琴》开始认识我的,那是我第一次在大银幕上演男主角,感觉很过瘾。虽然还比较稚嫩,但能看到努力的方向。
十年间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从一个“小人物”变成了绑匪“华子”、锦衣卫“卢剑星”和不同性格的警察,不变的是对演戏的热爱。
回想《钢的琴》,拍摄场景仍历历在目,让我难舍难离。每次拍摄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我内心非常紧张;但是我又很有决心,总感觉自己是最好的。希望这种紧张又自信的感受能一直伴随着我。
人民网文娱:一部《解救吾先生》让你被更多观众所熟知,此后你经常出演警匪片。未来会尝试更多不同类型的角色吗?
王千源:会去不断尝试的。每一次演戏都会很担心,每跳跃一次都挺难。变好了还行,如果变差了,会给自己带来负面情绪。不过,现在的我能经受得起失败,在变换角色中出现错误不要紧,我会继续寻找新方向。
我觉得,重复出演同一类角色并不是丢人的事。作为演员,我一直处在行走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新鲜的角色让我演,也可以把以前的角色重新调整,“嫁接”到其他角色上,让它重新焕发光彩。
人民网文娱:《除暴》之后,你在拍戏上对自己有哪些新的要求?
王千源:现在演戏,思考的不是演对或演错,而是怎样表现人物的气质,反映出各类人在时代中留下的印记。
不论是好的演员还是好的警察,他们都像钟诚一样,有一颗不放弃的心。提高手艺的同时,不要丢掉全力以赴创作角色的精神。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