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苏州国际设计周 | 产业赋能城市 设计点亮观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10-31 09:57

10月30日晚,2020苏州国际设计周在苏州市姑苏区观前街正式开幕。

2020苏州国际设计周以“产业赋能、城市互联”为主题,旨在通过发展大设计、优化国际合作,探索创意设计对城市更新、社群构建、价值消费的引领路径以及5G时代创意设计产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助力苏州打造创意设计文化的城市新名片。

启动仪式上,苏州市、姑苏区的领导,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多国的重要嘉宾,2020苏州国际设计周Q4设计消费季公益大使、文化名人潘长江,国际时尚设计师张驰以及国内外设计、艺术界嘉宾和苏州市各界人士300多人出席。此次开幕式也开启了长三角创城网络、长三角文旅互联合伙人行动的大幕,将积极推动苏州文化新经济建设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地铁宣传 向设计周发问.JPG

从展区到街区

观前街变身城市文化艺术展场

自2018年启动以来,苏州国际设计周已成功举办两届。3年来,苏州国际设计周始终将建设姑苏“设计之城”、服务苏州“产业之都”作为核心使命。今年苏州国际设计周“走出展区,来到街区”,设置观前“设计新消费”主会场、桃花坞“文化新经济”主会场及众多分会场模式,践行“文化强市”战略,助力燃动全城设计热情。

城市微窗-游牧王国.JPG

当城市街区变为创意展区,共计超过27场展览,25场活动,3场设计直播和16个分会场的精彩活动将在全城上演。今年的设计周较去年相比,更加注重内容策划上与苏州的深度融合,力图更贴近本地特色、更好地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传播苏州独特的创新创意及城市文化。

Pavilion多彩宝盒.JPG

设计周期间,苏州市中心观前街变身艺术展场,通过众多的装置艺术与设计艺术展“共建设计街区”,讲述“城市复兴”、“产业创新”、“生活美学”的苏州新故事,打造年度文化创意设计盛宴。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的“文化新经济”主会场,紧扣“大运河文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展现对“文化新经济”苏州模式的最新探索成果。

从设计消费到数字转型

线上线下赋苏正当时

建设姑苏设计之城,服务苏州产业之都,苏州国际设计周一直以来坚持的角色定位。在数字化和互联网产业时代,设计周也化积极融入数字文创的大潮。苏州国际设计周通过与推出“设计护照”小程序,与市民卡公司共同推出“长三角云上设计周”等合作,结合家居、美食、亲子、艺术、汽车等行业线下Q4设计消费季,共同打造设计消费的新业态,倡导价值消费,多角度赋能、多形式呈现赋苏新视野。

XPORT·小公园.JPG

全新升级的观前XPORT·小公园将落地全国首个“苏州设计直播基地”站,以互联网络为依托,力邀新业态、新设计入驻,给予设计思维、设计创意更广阔的传播路径,为设计产业开辟潜力市场。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将不再局限于“互联网+”,通过产业叠加催生出一批新产品、新业态,带来新的消费动能,进一步释放了消费潜力。苏州文化产业正在从数量的高速成长逐渐向品质升级、融合发展的方向转变,设计周的数字化转型将更好地借助互联网和数字化思维,展现苏州开放之城的文化姿态,吸引更多的新设计、新产业落地苏州,提升姑苏的可持续发展软实力。

孵化通道.JPG

从长三角到国际合作

设计创意无国界

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的当下,区域内的城市之间打造互补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实现共赢,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当晚的开幕式上,“文化赋能 古城振兴”长三角文旅互联合伙人行动计划正式启动。

Pavilion蓝天泡泡.JPG

其中长三角创城网络对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意城市网络,推出了第一个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创意城市网络的中国实践。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城融合中心、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等10家机构和企业出席了此次启动仪式,努力推动长三角区域内城市从产业互联率先迈进创意互联的新阶段。

Corridor众行拱廊.JPG

2020年,随着后疫情时代来临,疫情阻隔了地域上的联系,但却无法阻隔创意的交流和互联。作为设计周每年的重点版块,2020主宾城市巴黎成功落地XPORT·小公园和巴黎蒙马特,带来系列文化交流。苏州国际设计周今年更成功加入WDW世界设计周城市网络,标志着设计周将继续围绕创新经济、气候变化、生态环保、生物多样性、公共健康等话题与国际保持着密切的对话与合作。同时本年度苏州国际设计周主题论坛“人类与人类,人与人”也将作为2021年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主题展览的预演,提前以国际视野向设计发问。

四时应物-亲爱的传统文化 非遗展.JPG

一场场精彩的开幕式表演正式拉开了2020苏州国际设计周的序幕。 自30日起,苏州国际设计周将正式对公众开放,并持续至11月6日。从观前街到桃花坞,从姑苏区到全市多地,苏州也将燃情“赋苏”,探索现代创意设计助力城市复兴的新方式。

文/bobo

编辑/赵晓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