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了再着”新能源:8月平均三天一起火 近半数车企无回应
腾讯汽车 2020-09-07 15:00 阅读量:21881

这个夏天,新能源汽车又“火”了。

据统计,截止8月,新能源乘用车今年已累计发生31起着火事故。

随着入夏以来气温升高,6-8月共发生21起着火事故,占今年同类事故总数的67.7%。尤其在最炎热的8月,共有11起电动车自燃事故发生,平均下来不到3天就“着了”一辆。

分品牌看,自主品牌中北汽新能源最近在一周内“火了”两辆,广汽新能源埃安S四次上榜。另一头,随着新造车势力进入大规模交付,8月接连发生理想、小鹏、特斯拉起火事件。

起火原因:自燃多与电池相关 三元锂电池或是元凶

从事件描述来看,近期自燃的新能源车,半数以上的是由于电池造成。有新能源领域的专家对腾讯汽车坦言,“电池的确是目前新能源车自燃的最大原因。”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点是,今年所有自燃的新能源车均装载了三元锂电池。

近年来,为享受国家补贴,车企们在不断追求动力电池系统的高续航、高密度。具体来看,相比2018年,享受补贴的起步续航里程已经从150km提升至300km,享受1倍补贴的电池能量密度要求也从125-140wh/kg提升到160wh/kg以上。

在此背景下,三元锂电池由于其能量密度高、续航能力强而受到车企们的青睐。

据乘联会统计,近三年来三元锂电池在乘用车领域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已从2017年的75%提升至2020年的94%。与此相对的是,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占有率从2017年的23%下滑至2020年的2%。

而一直以来,业内关于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争议不断,高能量密度伴随着不容忽视的高风险。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就曾指出:“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里,许多企业陷入对续驶里程的攀比之中。这种攀比让行业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产生非理性的追求,彻底带偏了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路线。电动车的自燃甚至爆燃事件明显增多,将高能量密度的三元电池的安全问题暴露无疑。”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也曾明确提出:三元锂电池热失控温度不足200℃,尤其是三元材料在达到一定温度时还会分解释放出极活泼的初生态氧,即使在没有外界氧气供应的情况下,这种电池内部就“完整地具备”燃烧三要素。

“相比之下,磷酸铁锂分子里的氧被牢固地束缚在磷酸根中,很难成为助燃剂,磷酸铁锂电池的热失控温度要高得多,其安全性高得多。”

8月事件后续:近半数车企无回应 整改措施不明

据腾讯汽车粗略统计,截至目前,今年8月发生的自燃事件的9家车企中,仅有5家做出公开回应。

而仔细观察各家声明,不难发现一个“事件陈述+初步分析原因”的通用模板,除此之外,几乎没有车企主动提及具体整改措施。

有部分车企在回应中表示“将会对事故进行进一步详细的勘察与分析”。但截至目前,以现有信息来看,所有8月发生的新能源事故中,尚无车企主动公开详细事故分析报告。

召回更是不得已的选择。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回公告统计,今年上半年共召回4批次累计1.43万辆新能源车,其中因存在起火隐患被召回的缺陷车辆仅涉及力帆一个品牌,相比今年以来发生的“31起”的自燃事件,数量存在着较大差距。

不可否认,召回对于车企会带来巨大损失。去年6月27日,蔚来汽车因多起起火事件,对共计4803台ES8进行召回。据蔚来第二季度财报,蔚来汽车电池召回成本约3.39亿元。受召回影响,蔚来股价更是一度创下每股2.35美元的历史新低。

但大趋势是国家对新能源车的安全要求在不断增强。

去年10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通知,要求生产者获知其生产、销售或进口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发生冒烟、起火事故的,应在事故发生后12小时内(如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社会影响的,应在事故发生后6小时内)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报告事故基本信息。

并且,生产者在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发生后,应主动排查同型号、同批次或使用同样零部件的车辆是否存在火灾安全隐患。经排查,发现存在火灾安全隐患的,生产者应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尽快实施召回。

未来:动力电池标准如何建立?

更长远看,起火事故频发背后是动力电池行业统一标准的缺失。

从现有安全标准来看,电池行业存在包括《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 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ECE R100等国际标准,而在具体细则中,关于安全实验的标准各不相同。

在业内人士看来,推行动力电池标准化的困难不小。主要原因在于动力电池技术仍处在发展阶段,现有电池种类繁多、型号不一,各车企采取不同研发路线,难以达成共识。

最新消息来看,今年5月,由宁德时代牵头起草的国家标准GB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正式发布,并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着重强调了包括外部火烧、热扩散等防火测试项。

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性标准一经颁布,必须贯彻执行,否则对造成恶劣后果和重大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要受到经济制裁或承担法律责任。

透过一系列动作,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关于新能源车的安全监管将会不断趋严。而对于车企而言,积极公开,主动处理,不仅是对客户负责,更是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负责。

文/腾讯汽车 熊嘉艺

编辑/温冲

相关阅读
为新能源汽车量身定制的“体检方案”明年施行
中国青年报 2024-10-24
新能源汽车自燃,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大河报 2022-08-11
新能源车“火了”!平均每天7起火灾事故,车主该如何防范?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7-15
事故频发,新能源汽车还能不能安心开?
新华网 2021-04-28
事故频发,新能源汽车还能不能安心开?
新华每日电讯 2021-04-28
LG新能源ESS再次起火
高工锂电 2021-04-12
宁德时代备受夹击,“永不起火”电池质疑不断
中车网 2020-11-15
“火烤”宁德时代,广汽蔚来还是你会玩儿!
汽车头条 2020-10-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