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2025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榜单重磅揭晓,北京企业表现堪称夺目。北京在榜单上占据10席,名列第一。在人工智能、互联网、智能制造、生物医疗等前沿领域,行业领导者涌现,这些企业根植北京,并具有全球影响力,引领行业发展潮流,彰显了北京在全国科技产业版图中的核心地位。
例如中关村科金作为北京创新企业代表,连续5年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中关村科金依托自研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音视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锻造出以得助大模型平台为核心,覆盖智能客服、智能营销、智能运营、智能办公的全场景产品矩阵,以及服务海外市场的Instadesk全球联络中心解决方案,为金融、政法政务、工业制造、汽车、零售、中企出海等重点行业及领域提供坚实支撑,以科技之力助推国家战略落地与产业能级跃升。截至目前,中关村科金已为2000多家行业头部企业提供服务。
字节跳动、联想、京东方科技……榜单上一个个闪亮的北京公司彰显北京科技硬实力。支撑这份成绩的,是北京难以复制的“科技基因”。 2024年全球高技术企业迎来爆发期,北京正是这股浪潮的核心——人工智能、云计算领域的突破层出不穷,58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花落北京,占全国28.7%;431位高被引科学家驻扎于此,数量全球第一。
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为创新的“超级引擎”。 北京坐拥90多所高校、1000多家科研机构,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全链条打通。中关村学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等机构深化产教融合,每年提供800余个实习岗位,帮助青年人才对接产业需求。同时,北京还设立“智星青年人才计划”,打破传统评价体系,为青年科学家提供从“本硕博创”到顶尖学者的全周期培养通道。
近年来,北京大力推进“AI原生城市”建设,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推动城市治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等领域的智能化升级。这一战略不仅巩固了北京作为全国“人工智能第一城”的地位,也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北京已备案132个大模型,占全国近一半,涵盖医疗、教育、政务等多个垂直领域,为AI应用落地奠定基础。2024年,北京市发布《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明确提出“率先建设AI原生城市”,目标到2025年智算供给规模达45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并构建“京津冀蒙”算力供给走廊,支撑大模型训练与推理需求。
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和“人工智能第一城”,北京深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引领全国。北京凭借政策支持、算力基建、人才储备和产业生态,正加速向“AI原生城市”迈进。未来,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深入应用,北京有望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数字政务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成为全球AI发展的标杆城市。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胡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