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取得更大突破!总理提最新要求,事关这一战略性产业
政知见 2025-08-21 22:57

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的重点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他强调,要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和政策支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着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升级,研发生产更多优质高效的好药新药。

几个信息值得关注。

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什么要重视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之一,同时也是国际科技与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有数据显示,全球生物医药市场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12.2%,预计到2025年达到5301亿美元。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指出,“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发展,实现了从基本依赖仿制药物逐步走向自主研制创新药物的历史性转变并呈现出日渐增强的发展势头。

第二,调研地点是北京。

这些年来,北京持续在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上发力。2024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整体规模达1.06万亿元,同比增长8.7%,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破万亿的城市。

在2024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成果丰硕——AI(人工智能)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11个,数量全国居首;9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位列全国第二;9个创新药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排名全国第三。

2025年前两个月,北京有7款创新药械产品获批上市,位居全国第一,实现“开门红”。

生物医药产业的主要载体包括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临床试验平台等。此次在北京,李强调研的第一站是昌平实验室。

昌平实验室成立于2020年10月,是国家创建的新型科研机构,实验室的定位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作为生命科学创新的上游源泉提供关键科技支撑,成为重大应急攻关的国家队,联合优势科技力量,占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李强指出,要在生物医药这条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此外,李强还前往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飞镖国际创新中心。

百济神州是一家全球肿瘤治疗创新公司,专注于为全世界的癌症患者研发创新抗肿瘤药物。

北京飞镖国际创新中心是提供一站式研发解决方案的生物医药领域孵化器,为企业提供高水平实验室及专业配套服务,实现了创新项目“拎包入住”,其服务对象既包括创新项目团队,也包括大型跨国药企。

第三,创新。

在上述三个地方调研时,总理提到了同一个关键词——“创新”。

他提到,“我国健康产业市场空间巨大,创新药发展前景广阔”“持续提升企业创新力、竞争力”“推动医工结合、产学研融通,促进更多科创成果落地应用”等。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年来,生物医药基础科研水平大幅提升、药物研发取得显著进步。

据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近期作出的评价,美国独占全球药物研发第一梯队,占世界新药研发一半以上;中国处于第二梯队排头位置。

但同时,我国的生物医药发展仍面临挑战,最突出的就是原创能力不足,即药物作用的新机制、新靶点、新的治疗策略上的原始创新仍显欠缺。

今年4月,《人民日报》刊发的一篇文章提到,近年来,国内虽然自主研发出一批创新药,但绝大多数还不是原始创新,属于跟踪创新或模仿创新。往往是国外同行完成了从0到1、1到2的创新,中国药企和药物研制者在此基础上,实现从3到5、5到8的跟踪式创新。

此次调研期间,李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企业和投资、研发、医疗机构负责人发言。

在座谈会上,他再度强调了创新,“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充分调动各类资源,凝聚创新合力,尽快取得更大突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AI赋能、宠物药械 深圳创新药政策有何不同?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2025-04-13
阿斯利康在京投资25亿美金 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落地经开区BioPark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3-21
大兴区生物医药集群产业规模达737亿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9
强化激励做强生物医药
经济日报 2024-12-05
广东发布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 加大创新药械全链条支持
南方日报 2024-10-10
中国药谷” 用新质生产力“炼”出发展新动能
北京日报 2024-10-08
大兴生物医药基地获评2024年中国特色生物医药产业优秀园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1
创新资本双轮驱动 烟台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这样“链”成
证券时报网 2024-04-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