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少年先锋》海报。出品方供图
这组数据与电影《少年先锋》有关:五省(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摄制,5年时间创作,4地拍摄,10所学校的4000多名师生参演,2000多场观影活动覆盖上百个社区活动中心和300多所学校,4500多份观众问卷调查中好评率达93%。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国有1.1亿多名少先队员。如果统计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佩戴过红领巾的人,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加入少先队,再加入共青团,最后争取成为共产党员,可以说是大多数中国青少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少先队量身定制的电影并不多。电影《少年先锋》旨在反映党领导的少儿运动百年历史,塑造少年英雄群像。少先队辅导员称赞影片是“入队第一课”“生动的思政课教材”。
有人问为什么拍摄这部电影?《少年先锋》编剧兼导演李安东用三句话作答:为了不能忘却的历史,为了不该淡化的英雄,为了不可丢失的未来。
在漫长的历史中涌现过像小萝卜头、刘文学、张高谦、草原英雄小姐妹、赖宁等众多少年英雄,他们的事迹影响了几代人。《少年先锋》诠释这些英雄故事在新时代的现实意义。电影还直面现实生活。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终点线又在哪里?……影片中的“少年之问”成为“时代之问”,引发广大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电影《少年先锋》的思想性很强,却没有刻板的宣教。影片让今天的少先队员穿越时空,与安源儿童团员、少共国际师的小红军、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历史上的少年英雄相遇相识,在沉浸体验中感悟历史。悬念迭起的情节,炮火连天的战场,狂风暴雨、冰天雪地的场景变换,以及穿插的动漫和载歌载舞,使得电影具有很好的观赏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少年先锋》旗帜鲜明地喊出“少年红则中国红”“只要红领巾不褪色,中国就永远是红色的中国”……影片中的台词,彰显了电影人的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培养好我们的下一代,需要文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理直气壮地高唱主旋律,守住社会主义的思想阵地。期望有更多滋养少年儿童心灵的优秀电影问世。
(李红喜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审)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