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上午,随着终场哨声在朝阳区国家体育场鸟巢室外热身场和大兴区瀛海足球主题公园相继吹响,为期10天的第42届滴滴百队杯足球赛正式落下帷幕。本届赛事作为“奔跑吧·少年”李宁杯2025年北京市青少年三大球公开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创纪录的参赛规模、创新的组织形式和贯穿始终的体育育人理念,为京城青少年足球运动写下新的一页。随着颁奖典礼的进行,第42届滴滴百队杯在创纪录的1369支球队、18094名参与者的共同见证下圆满收官。赛事虽已落幕,但足球带给孩子们的团队精神与拼搏经历,将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宝贵的财富。
看现场:双赛区同步决赛分别颁奖
17日当天,八人制赛事闭幕日采用双赛区同步决赛、分别颁奖的形式,让不同年龄段的球员在各自的舞台上迎来了荣耀时刻。在国家体育场室外热身场,小队员们为百队杯的至高荣誉展开终极对决。上午8时起,10岁以下男女混合组、11岁以下男女混合组组别的冠军赛率先打响,随后12岁以下男女混合组、13岁以下男子组的巅峰对决接踵而至。上午10时,一场隆重的颁奖典礼在此隆重举行,市体育局、市足协相关领导及多位足坛名宿为获奖队伍进行了颁奖。
与此同时,在大兴区瀛海足球主题公园,更多组别的激烈角逐和颁奖仪式也分时段进行。上午9时,10岁、11岁、12岁男女混合组、13岁以下男子组季军及13岁以下女子组冠亚季军举行了第一场颁奖。中午12时,随着14、15岁男子组、女子组,16、17岁男子组、高中女子组及高考男子组的冠亚季军和各单项奖的产生,第二场颁奖典礼也顺利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赛事决赛阶段的执法水平也达到了空前高度,成为赛事一大亮点。仅在国家体育场赛区17日的决赛中,就配备了1名中甲联赛级别的裁判监督和8名由中超联赛现役裁判员组成的强大执法团队,其中包括国际级助理裁判员汤朝。而纵观整个赛程,国际级裁判员傅明和安然也参与百队杯的执法工作中,将职业级的执法标准带到了青少年赛场。如此高规格的裁判配置,不仅确保了比赛的公平公正,也让小球员们在职业级的竞赛环境中,提前感受到了顶级赛事的氛围和规则尺度。
新特点:育人、科技、服务保障并行
今年的百队杯在传承与创新中呈现出多个突出特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体育育人”的理念具象化落地。组委会推出的“一队一口号”等要求,从报名阶段就强化了队员的团队意识。在6岁以下组的比赛中,赛事创新性地采用了“不计名次、全员颁奖”的模式,重在引导孩子们感受足球的纯粹和快乐。
在各个比赛现场,都能看到滴滴的身影相伴。作为赛事合作伙伴,滴滴与百队杯携手,积极为青少年足球的推广与人才培养贡献力量。赛事期间,滴滴不仅通过其App开屏展示赛事关键节点、车载屏循环播放赛事宣传视频,更提供了切实的便利。用户在滴滴出行App或小程序内搜索“百队杯”或赛场地址,即可领取出行券包;同时,在部分赛区投放的滴滴青桔单车,也有效解决了参赛家庭“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
此外,科技赋能也为这项传统赛事注入了新的活力。赛场边,来自体育AI摄影科技公司XbotGo的“变色龙”AI运动追踪摄像系统,能够自动为参赛队员记录下完整的运动影像。这项技术与赛事官方推出的AI人像生成功能一道,极大地丰富了参赛者的体验。同时,赛事的开放性和多元化也得以体现,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小球员与贵州“村超”榕江县代表队的参与,为赛事增添了文化交流的色彩。
讲传承:北京足球名宿为孩子们加油
一年一度的百队杯对于北京青少年足球来说就是一个盛典。在今年的颁奖仪式现场,包括前国安主帅金志扬在内的众多北京足球名宿现身国家体育场外场,不但给孩子们加油助威,也为他们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是百队杯曾经的参赛者、家长甚至是教练员,他们的出现本身也是一种传承。
中国女足名宿刘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百队杯给了小球员们踢正式比赛的机会,而这对于他们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她说:“踢这种正式比赛对于大家来说意义重大,对于全队提升信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正式比赛的压力会更大,这也容易激发大家的胜负欲和进取心,让小球员们在心理层面得到更大的锻炼。”
颁奖仪式之前,记者还在场边见到了北京U16队主教练王长庆,正带队征战长城杯的他得到了难得的休息调整时间,他利用这一天的时间来到国家体育场外场看看小球员的表现。“我们那过去参加百队杯是在少年宫,都是土地场,现在的孩子们太幸福了,有这么好的场地比赛。”王长庆说,“我认为,不光是足球,其实竞技体育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就是一种教育,不服输的精神、不到最后一刻永不放弃的精神,是值得他们去学习和体会的。”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昆龙
编辑/徐钊 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