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京打造30亩社区湿地 居民在家门口“观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0 18:08

“快看,这种鸟从来没见过!”5月19日,一场“家门口”的观鸟自然科普活动在昌平区东小口镇都市芳园社区的湖畔举办。社区居民在植物和鸟类专家的带领下,重新认识了“家门口”的湿地以及生活在其中的鸟类和植物,加深了市民对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了解。而这片社区湿地,也是“北京城市湿地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成果之一。

据北京林学会秘书长智信介绍,北京地区是华北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之一,蕴藏着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北京地处太行山、燕山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分布有五大水系,生境类型多样。同时,北京位于东亚-澳大利亚迁移路线上,每年春天和秋天,有数百万只鸟在迁移途中经过北京。北京的社区都有为本地鸟类和迁徙鸟类提供重要栖息地的潜能。2021年10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GEF)小额赠款计划(SGP)的支持下,北京林学会在昌平区东小口镇都市芳园社区启动“北京城市湿地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探索城市社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都市芳园社区位于北京市中轴北延长线绿带重点区域,回天绿色廊道的中部,对回龙观、天通苑两大生态功能区的贯通、中轴线北部地区绿色廊道的畅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小区绿化面积大,有三处湖面湿地景观。

“北京城市湿地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在都市芳园社区西南湖开展小微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对湿地岸线进行微地形改造和种植湿地植物等措施,增强湿地系统结构稳定性,营造适宜鸟类等野生动物的多样化生境。根据鸟类需要,补植白皮松、元宝枫、白蜡、丁香等,形成乔灌草相结合、异龄、复层的立体植物群落,引入鸢尾、黄菖蒲、千屈菜等水生植物,形成丰富的水生植物群落。都市芳园社区的居民也参与到栽植和湿地管护中。

智信介绍,北京建设花园城市,明确提出要打造近自然空间,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前,“北京城市湿地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已在社区内打造出30亩示范点湿地,使植被群落及生境多样性得到提升、鸟类物种丰富度及整体数量得到提高。同时,通过组织社区居民和青少年参与活动,带动了街坊们关注生态、保护生态,营造了花园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张鹏

相关阅读
“鸟岛”出生潮见证北京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2
“生物多样性之都”向美而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2
海淀已建成11个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人工鸟巢八成已入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19
北京市发布45处代表性观鸟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7
上海长宁:居民推窗就是自然公园 生境花园成为“全球典型”
解放日报 2024-04-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