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汉江泳思(之十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6 07:20

由陕南石泉顺江而下,一顿饭功夫,就到了汉江中游的湖北襄阳。《三国志》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前出师表》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据国务院1986年历史文化名称批复认定,《隆中对》中的隆中和《出师表》中的南阳,就是今湖北省襄阳市,就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诸葛亮的故居所在地。

襄阳,肇始于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自荆州牧刘表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北邻河南省南阳市,南邻荆门市,东接随州市,西连十堰市,是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

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早年为避战乱,随叔父诸葛玄来到荆州,后隐居隆中。刘备三顾茅庐而得诸葛亮,并依诸葛亮之计成功占领荆州、益州,建立蜀汉帝国,与曹魏、孙吴形成三足鼎立。后受刘备永安托孤,在汉江上游汉中建立大本营,出兵散关、七伐曹魏,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的一生,堪称“上善若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型,是中国历史上“忠臣”与“智者”的代表。

“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在饮着汉江水长大的孟浩然心里,他此生就是为汉水而生,所以他始终在汉水的风情里畅游着。也是这一江清水,把世称“孟襄阳”的孟浩然打造成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盛唐另一位山水诗人王维并称“王孟”。明媚的汉江水,像孟浩然的人生一样,一尘不染而醉于田园、醉于美妙的诗歌,因而有了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诗歌的田园之美、灵秀之妙,有了高山般的胸襟而自成“高山”。

在孟浩然诗中,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或在其中简单加入自己的情感,而是将山水形象与性情气质合而为一,使山水诗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而自然浑成、意境清迥、韵致流溢,“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故而,李白在怀念孟浩然的诗中写道:“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前有仓颉造字,后有“书癫”米芾。米芾(公元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祖居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人称“米襄阳”。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因举止癫狂,又称“米颠”,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米芾书画尽得汉水之魂魄,画山水人物多以水墨点染,重意趣不求工细,烟云掩映,信笔作来,“米氏云山”自成一家。米芾书以行书为最大,“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的风格,把水德之美的“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巧妙融合,在欲左先右、欲扬先抑中,而“合于天造,厌于人意”,飘逸超迈,所书《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被誉为“天下第八行书”。

而今,走入位于襄阳樊城区的米公祠,“癫不可及”“妙不得笔”的题词,把后人对米芾书法及人格的敬仰一一展现。

在汉江上游洋县城东10公里的龙亭镇,有一处占地三十亩的园林,古柏参天、汉桂飘香、翠竹成林、百鸟鸣啼、花团锦簇,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人蔡伦的封地和葬地。站在千年古柏下瞻仰为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纸神”,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同时又不由而然感叹这位因宫廷争斗而早逝的“纸圣”!

蔡伦(公元61年—公元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出身于铁匠世家,寒窗苦读而入仕,卓越政绩而位居龙亭之侯,并凭着满腹经纶革新造纸工艺,而成“蔡侯纸”。蔡伦集中前人的造纸经验,反复试验,创造了利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废物制成的植物纤维纸,造纸术后来传到朝鲜、日本、越南。一千多年后的公元1150年,西班牙才在欧洲建立了第一家造纸厂,再往后的13世纪,法国、意大利才开始造纸。

在与洋县一墙之隔的城固县,灵动的汉江哺育出兼具坚韧不拔、心胸开阔之气度和以信义待人之品质的著名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张骞。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与西域诸国沟通往来之路,被后世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文/楚建锋(教师、杂文家)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汉江泳思(之二十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8
汉江泳思(之二十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1
汉江泳思(之二十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8
汉江泳思(之二十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1
汉江泳思(之二十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