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昌平丨“一镇(街)一品牌 ” 引领文明城区创建提质增效
北青社区报昌平版组 2024-01-05 15:39

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过程中,昌平区坚持机制创新、示范引领,在能力提升中推动创建工作破局出新。启动“一镇(街)一品牌”项目,打造内涵丰富、亮点纷呈的创建品牌,

形成了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可复制性的经验做法,促进了昌平区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整体提升。

解锁新模式探寻新路径 推动文明创建“质效双升”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抓手,昌平区铆足干劲、夯实基础、探索创新,持续提升城乡品质和群众文明素质,扎实推进文明城区创建工作质效双升。

天通苑南街道 以家校联动创城为切入点,联合辖区内多所教育单位启动“大手拉小手 同心齐创城”专项行动,通过组建宣讲团深入学校和社区,讲述天南故事,传播创城知识。各社区(村)围绕“大手拉小手”主题,每月开展走进敬老院、垃圾分类议事厅、“学雷锋”系列主题活动等多项宣传教育和惠民文化活动,通过教育孩子、带动家庭、影响社会,营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回龙观街道 挂出“创城点位作战图”,通过可视化地图,展示各社区创城工作的核心点位、重点区块和具体问题,以责任到人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达到创城疑难问题长期治理、创城成果长效保持的目的。

北七家镇 坚持推动党建引领、协商共治走深走实,选取6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村)推进“七家里短”基层协商议事品牌建设试点工作。通过“七家里短”协商议事平台,聚焦多方协商议事,分别解决了试点社区中存在的缺少必要道路、小区老旧、广场舞扰民等多个问题,百姓满意度不断提升,辖区创城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兴寿镇 以秦城村为试点,通过物业化管理村域的“秦城模式”改善人居环境。“秦城模式”是由村注册成立物业公司,结合村庄“划片管理”,村干部作为包片人员参与监管,劳务人员由村民以“户”为单位自愿报名,经培训后按报名顺序依次上岗。在环境维护上,建立积分制度,根据分数对劳务人员奖优罚劣,通过“包片到户”,村中形成了全员参与环境管护、全员参与文明创建的浓厚氛围。

打好环境整治“持久战” 合力绘就宜居昌平新画卷

紧扣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标准,各镇(街)聚焦环境整治问题强势发力,在创新中出实招,深化环境治理,以“绣花”功夫塑造提升城市颜值。

天通苑北街道 以“楼门文化”建设拓宽群众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的渠道,提升居民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真正做到“清堆物、提意识、美环境”。中二社区42号楼老北京氛围十足的“京城楼门”、北三社区温馨朝气的“满庭芳”、西二西社区闲置绿地改造成的“舒心园” ......截至目前,天北街道已完成“楼门文化”品牌创建项目135个,另有300余个项目正在收尾,辖区环境实现质效提升。

南口镇 强化示范引领,打造“玻璃公司社区文明创建整体提升”品牌项目,从社区道路、楼道等公共区域着手,组织卫生清洁活动,定期清扫;建立日巡夜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开展楼门文化,面向居民征集画作500余幅,提高创城参与率;强化创城宣传,布设景观小品、公益广告、文明提示地插共104处。

延寿镇 全面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以湖门村为典型,强化创城宣传,以村庄地理、人文、经济等社会环境因素为灵感,结合文明创城、传统文化及昌平特色等理念,设计打造极具风格特色的宣传载体23项300余个,营造浓厚的文明氛围,带动镇域文明素养、环境质量整体提升。

打造精品项目街区 强化示范带动作用

昌平区紧紧围绕“夯实基础、强力推进、整体提升”三大目标,强化典型带动作用,打造多处特色亮点分明的高品质创城示范街区。

城南街道 创造性应用“昌盛模式”,全面推进背街小巷改造工程,通过修补破旧步道、合理规划机非分离、抬升地基拓宽路面、增种绿植补足短板等举措,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昌盛小街,并在打造过程中,挖掘小街的文化内涵设计街角文化墙、推动旧车棚重建为介山书屋,打造具有文化气息的街区氛围。

南邵镇 围绕昌平“新”城建设,打造文明示范街,将“拟人化”作为示范街打造的整体概念。从交通规划、文明景观、思维宣传等多角度入手,以施划停车格、文明标语步道,安装创城景观小品等具体措施为实现形式,将“在南邵、爱南邵、创南邵”主题与“这里是南邵”创城地标融合,形成南邵的四大文明宣传名片。

马池口镇 聚焦辖区重点商业街道,打造“诚信示范街区”,通过施划停车线、安装道闸、张贴商业零售行业服务规范等举措,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氛围。在镇域1500余家商铺门前张贴“门前三包”公示牌,并指导商户签署门前三包责任书,强化创城宣传,营造商户自治、群众监督共同参与市容环境管理和创建文明城区的良好氛围。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 推动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着力构建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城区创建。

龙泽园街道 创建“爱在龙泽,志愿有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以“街道引领、社区接力、居民参与”三步走,动员各社区(村、工作站)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以龙禧苑二区社区“楼门小卫士”志愿服务为示范,放大典型带动效应,组织各社区(村、工作站)交流学习,目前已推广至多个社区,有效动员了辖区青少年参与创城。

小汤山镇 创新运用志愿队伍载体,紧紧围绕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其中,龙脉社区组建的“爱之翼”理发志愿服务队,通过上门理发等形式解决社区老年群体理发难问题,并以活动为载体,宣传创城知识,提高了社区老年群体对创城的知晓度、满意度、参与度。

除此之外,霍营街道、东小口镇、百善镇、十三陵镇等也分别打造了带动力强、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创建品牌,创建成果多点开花,绘就文明发展新篇章。

如今,随着各镇(街)品牌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已渗透到昌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激发出生生不息的生机活力,全区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为推动昌平区“四区”建设提供了不竭动力。

编辑/赵亚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