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看似“爽”其实“毒”!把“毒流量”微短剧坚决驱逐出内容市场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4-06-08 08:34

近日,网络微短剧《大佬,你女儿被婆婆家欺负惨了》因存在剧情低俗,刻意制造放大和渲染婆媳、男女矛盾,传播违反公序良俗言论,渲染血腥暴力等多重违规情况,已被全网下线。

“支持!狗血套路很误导人!”“该好好管管那些雷人微短剧了”……从网友评论不难看出,大家期待对当下火爆的微短剧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加以有效治理。

比起传统影视剧,篇幅更短、节奏更快、爆点更密的微短剧,近年来受到用户青睐和市场追捧。去年8月,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出圈,用拟人化方式讲述“国宝回家”的故事,引发多方赞誉。据相关报告,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各方积极布局微短剧领域,涌现出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

然而,部分微短剧存在题材低俗化、叙事狗血化等情况,人际关系、婚恋关系被妖魔化。更有甚者夸张猎奇,不断刷新“雷剧”“毒剧”下限。此类微短剧看似“爽”,其实“毒”,不仅影响用户观感、破坏行业发展,更以“毒流量”侵蚀社会价值观。

微短剧不是法外之地。一段时间以来,相关部门扶持与监管并行,推动网络微短剧向高质量、精品化发展。今年6月1日,微短剧管理新规定正式实施生效,要求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平台主体责任,对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用好审核监督的指挥棒,明确“管什么、由谁管、怎么管”的权与责,就能更好在全流程把好关,把低质低俗的“劣币”坚决驱逐出内容市场。

除了加大监督、加强审核,想要有效净化网络微短剧行业生态,需要制作方端正创作态度,也亟待更多专业影视机构、媒体和创作者加入,带来优质内容,用品质提升口碑。简言之,短剧不能“短视”,创作门槛可以低,但内容底线不能破。微而不弱、短而不浅,网络微短剧只有健康、规范发展,才能赢得未来。

文/燕陆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让横店变“竖店”的微短剧正在向流量要质量
工人日报 2024-04-08
工人日报:微短剧流量“滔天”,内容为王仍是第一准则
工人日报 2024-03-17
网络微短剧爆火 亟须完善监管
北京日报 2024-03-16
微短剧“以小博大” 何以撬动上亿财富“蛋糕”?
中国新闻网 2024-03-01
网络微短剧霸屏,光“爽”不行
中国青年报 2024-02-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