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京:2024年1月份,本市进入森林高火险期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网站 2023-12-31 07:30

2024年1月份北京地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近期,市应急局会同市相关单位对2024年1月份北京地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分析,形成结论如下:

一、2024年1月份灾害风险形势分析

综合判断,1月份本市处于自然灾害低发期,需重点关注森林火灾以及大风、雾霾、低温寒潮、降雪等天气影响。

(一)气象风险形势分析

据市气象局预测,1月份本市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略偏低;影响天气主要有大风、雾霾、低温寒潮、降雪等。大风天气对高空、户外作业及游乐活动等和高层建筑设施、临时搭建物、户外广告牌、输配电线路等设施安全稳定性造成影响,可能导致高空坠物,威胁市民生命安全。雾霾天气将影响公路交通运行和人员身体健康。低温寒潮和降雪可能造成人员反应迟钝、户外作业操作失误、高空滑落、管线破裂、道路结冰以及航空、铁路交通延误等,影响建筑施工、交通安全和城市运行。

(二)元旦假期天气影响分析

据市气象局预测,元旦期间(2023年12月30日—2024年1月1日),预计本市12月30日天气由阴转晴(山区有小雪),之后以晴到多云为主;白天最高气温2~5℃,夜间最低气温-8~-4℃;12月30日傍晚至前半夜有4级左右偏北风,阵风6、7级。据中国气象局预测,近期华北地区多大雾和霾天气,主要影响时段为12月28日至30日;12月30日下午至2024年1月1日,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此次雾霾天气影响时间长,为今年秋冬季以来最强雾霾过程,恰逢元旦假期前的出行高峰期,易引发道路交通拥堵和事故。

图1 12月28-30日全国雾、霾预报图

(三)森林火险形势分析

1月份,降水处于全年低值,林区雨雪逐渐消融,环境逐渐干燥,加之大风天气影响,本市进入森林高火险期。随着气温的缓慢回升,浅山区林内部分阳坡的积雪将逐渐消融减少,林下地面可燃物湿度将再次降低,浅山区部分林区森林防火物候条件将逐渐转为不利。此外,元旦、腊八节等重大节日和民俗传统节日集中,跨年活动、烧香祭祀、燃灯庆祝等户外活动频繁,加之春节的临近,林区违规抽烟、违规用火、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等火源管控压力陡增,给全市林区尤其是浅山区和村庄周边森林防火安全带来较大影响。

(四)地质灾害风险形势分析

根据地质灾害多年发生规律和气象预测,1月份为本市地质灾害低发期。应严防冰胀冻融对岩土体强度的破坏,强化地质灾害隐患点管控措施,同时密切关注强风、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灾害。

二、防范工作措施

(一)做好冬季森林防火工作

严格落实森林防灭火主要责任,全面落实区长、乡镇长、村长“三长”负责制和“六包”责任制。加强预测预报预警,及时向基层单位通报森林火险变化,加强视频监控等预警防范,确保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严格落实森林火灾风险形势会商研判预警机制,坚持高火险期每周会商一次,遇有大风、高温、干旱等极端恶劣天气以及重大活动随时会商。继续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整改。进一步扩大森林防火的宣传,不断增强广大群众森林防火意识。各级森林消防队伍实施靠前布防靠前巡逻,严阵以待,全面做好扑救森林火灾各项准备,确保在发生火情时,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二)加强极端天气风险防范

城市管理部门根据天气变化,按照预案督促相关单位提前做好电、气、热等城市生命线工程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优化电网调度运行管理,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加大供暖保障力度,各抢修队伍做好应对准备,确保市民生产生活不受影响;着重做好受灾地区群众供暖和生活保障工作。交通部门强化降雪、大风、低温应对准备,做好应急物资、设备储备工作,组织应急抢险力量开展拉动演练,确保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处置,降低极端天气对交通运行影响。文旅部门督导行业单位强化大风、降雪等天气巡视检查力度,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根据设备运行规定必要时采取关停户外游乐设施、关闭景区、疏散游客等措施;各旅行社掌握预警信息,及时调整或合理安排行程,并做好旅游交通安全工作。住建部门加大对施工现场排查、检查力度,严查施工安全操作规范落实情况,消减大风、降雪等天气给施工现场带来的不利影响。体育部门加强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遇有自然灾害提前发布预警提示,指导行业提前做好应对工作,及时启动“熔断”机制,中止比赛。

(三)稳步推进地质灾害防治

群测群防员、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队、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队伍分别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日常专业监测等工作。继续推进地灾治理项目实施,严把工程质量和安全,加快组织项目竣工验收,切实提高抵御地灾风险能力。抓好基层基础工作,保障重大项目进程,统筹规划推进自然环境生态修复。元旦等节日,如需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组织集会活动,应进行地灾隐患排查,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四)强化元旦假期应急值守和风险研判

认真落实值班值守规定,配强配齐值守力量,科学组织值班值守工作,确保值班人员“在岗、在职、在责”,发生各类灾情险情时快速处置并做好信息报送。加强风险会商研判,重点针对大风、雾霾、低温寒潮、降雪等高影响天气进行监测分析,及时通报预测预报成果,多渠道发布预警信息和灾害风险提示,提前优化救援力量和资源配置,做好抢险技术支撑保障。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2024年高考化学(北京卷)试题评析来了!
北京考试报 2024-06-10
高血压患者运动易猝死?2024年5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31
6月1日起,北京地铁列车启动“双温车厢”模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29
朝阳区幼儿园6月1日启动招生!可报名的幼儿园数量不限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29
对花粉过敏的人不能赏花?2024年4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4-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