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北日报》消息,8月21日,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在武汉市调研促消费、稳增长工作。
据报道,王忠林先后前往武汉SKP、武商梦时代、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武汉)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地。他强调,要“切实把促消费、稳增长摆在重要位置,多措并举充分激发消费活力,持续促进消费升温”。
消费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促消费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重中之重。
政知君注意到,王忠林此次调研的首站,是武汉SKP。
武汉SKP是北京华联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武汉打造的重要投资项目,自2021年5月官宣落户武昌以来,一直备受关注。
2024年7月,武汉SKP开业,这也是继北京、西安和成都之后的第四座SKP。开业当天,该店的销售额就突破亿元大关。至当年年底,累计接待顾客超过1000万人次,日均超6万人次,节假日日均客流超过10万人次。今年上半年,客流量接近1000万人次,经营业绩环比增长25%以上。
在这里,王忠林先后前往国际名品区、自营生活书店、新概念艺术展区、美食体验区、自营超市区。
他提到,希望企业“助力武汉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
2019年,《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要用5年左右时间培育建设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自此,20多座城市开始冲刺这一目标。
2021年,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花落五地——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为何是这5座城市?绝佳的区位条件,消费规模大、质量好,对外开放程度高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据商务部7月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五个城市社零总额占全国比重超过八分之一,国家级示范步行街数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中华老字号数量约占三分之一,消费品进口占全国比重达一半以上,离境退税销售额占全国比重七成左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首次强调要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湖北武汉是正在建设中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早在6年前,武汉市就启动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工作,这些年来不断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当地媒体称,“对标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武汉剑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第六城”。
2023年,武汉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提到建设引领中部、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意见》明确,到2025年,努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7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2700亿元,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30万人次,展会节事活动达到800场次。
今年的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快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当前,武汉正通过实施传统消费提升、新型消费培育、商业载体升级、品质消费扩容四大行动,加快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作为华中地区的第一大消费城市,武汉有基础。数据显示,2024年,武汉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31.9亿元,增幅居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首位,今年上半年增速达7.3%。
但同时,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武汉还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在提升国际吸引力等方面进一步加码。数据显示,2024年,武汉口岸入境外国人10万余人次,国际吸引力显著提升,但体量与上海等地相比仍有差距。
王忠林此次前往的武汉SKP,累计引进1000多个国际品牌,是华中地区国际品牌最全的商业综合体。值得一提的是,武汉SKP并不是传统的“盒子”型商业综合体,它是全国首个拥有独栋街区的SKP,构建了盒子式主体商场与奢品独栋街区K大道相结合的室内外消费场景。
调研中,王忠林希望企业进一步优化高端品牌供给,把K大道打造成为国际时尚街区,助力武汉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