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金铸国 礼乐中华
人民日报 2025-08-23 10:23

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墓地出土青铜猪尊。

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四羊首铜权杖头。以上图片均为庞雅妮提供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原创大展“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开展以来,备受关注。这也是“早期中国”系列展览的收官之作,它和之前的“彩陶·中华”“玉韫·九州”展一起,共同选择了在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进程中3个最具典型性同时也最能反映不同时段先进生产力的器物类型——陶器、玉器和青铜器,去审视当时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的阶层分化以及社会管理权力的运行等,环环相扣,自成体系。

什么是文明?早期中华文明是怎样发展的?社会复杂化和多元一体化的进程是如何进行的?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在学界已形成了较清晰的认识,但广大公众仍知之甚少。将考古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的转化,是我们策划“早期中国”系列展览的驱动力。

“吉金·中国”展要回答的问题就是:中国青铜文明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其鲜明特征和精神内涵是什么?在文明发展进程及早期中国形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以铸铜技术为代表的各种文化因素向中原地区加速汇聚,不仅催生出中国独特的青铜文化,也使夏代文明跃升至王朝文明阶段。至西周早期,一个疆土广袤、文化趋同的最早的统一的中国基本形成。由青铜技术所引发的这种革命性变化,不仅影响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发展格局,也奠定了中华礼乐文明的坚实基础。这就是“吉金铸国、礼乐中华”的展览主题。

“吉金·中国”展共展出来自全国17个省(市、区)51家文博单位的341件(套)展品,是近年来国内涉及夏商周三代青铜器数量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的一次展示。我们尽量选取代表性文物,以突出体现每个章节的主题,如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的四羊首铜权杖头、青海西宁沈那遗址出土的倒钩铜矛等,反映东西方文化交流。我们也尽量选用新资料,以增强展览的时效性,如选用近年来发现的甘肃张掖西城驿、山西闻喜千金耙和绛县西吴壁等遗址出土的冶金遗物,宁夏彭阳县姚河塬遗址新发现的史籍失载的“获”国出土文物等。

“吉金·中国”展以“技术·潮流”“中心·四方”“礼乐·中国”3个单元,串联起展览的三大叙事重点。

第一大重点是展现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及中国独特的青铜器发展道路。中国以陶冶范铸为主,技术特征鲜明。而中国青铜文明以“礼”为主,其他文明以“用”为主,更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第二大重点是分析青铜器在夏商周三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独特推动力。展览从以王都为代表的“中心”和王朝所控制或影响的“四方”两个层面,展现三代王朝凭借对青铜器核心制作技术、铜矿战略资源和青铜器分配权、使用权的掌控,持续巩固和扩大着王权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突出体现中华文明的统一性。第三大重点是探讨青铜器所承载的礼制观念及在中华传统礼制文明中的奠基性作用。三代时期,青铜器因其卓越的性能成为礼制的最主要载体,并在之前礼制观念的基础上,发展出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的青铜礼乐文明,诠释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思想观念,规范着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运行,突出体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通过不断地解读和阐释这些文物,我们才有可能走近遥远的古人,寻找到我们深厚的文化根脉,从内心深处真正建立起文化自信。

庞雅妮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

编辑/张丽

相关阅读
对二里头遗址青铜冶铸生产的新认知(考古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8-09
礼乐华章 璀璨江淮(上新了)
人民日报 2025-06-28
解码商文明 《寻古中国·寻商记》开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3-03
AI赋能打开想象力!美术馆里的文博展让早期中华文明可见可感可玩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0-25
打开青铜器这本“大书”
人民日报 2024-10-11
视频I 一站式穿越13大文化遗址 体验早期中华文明魅力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0-09
彰显海昏青铜之美,《吉金海昏》新书问世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8-24
葛剑雄:中华文明兼容并蓄 广泛吸收外来文明长处
中国新闻网 2024-08-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