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以法治护航推动AI换脸技术向善而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2-08 17:21

随着AI技术发展,AI换脸图片和视频成为热门现象,娱乐之余,让人真假莫辨,风险与困扰也不少。据《法治日报》报道,有人在互联网上随意兜售AI合成软件,“手把手教学”,使得制作生成AI“克隆人”视频的技术成了一门生意。还有人利用知名人士视频和声音AI合成新的视频,发在短视频平台上用来卖货。更有甚者,滥用AI换脸技术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近些年,AI换脸技术在应用于更多场景、方便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同时,传播虚假信息、侵害个人权益、制造安全风险、诈骗钱财、“深度伪造”等违背科技伦理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不让AI换脸技术被滥用而成为作恶工具,促其回归向善初心,已成为一道必须有解的现实命题。

为有效遏制AI换脸技术被滥用,近年来有关部门坚持严管与扶持并重,持续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其规范化应用,先后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暂行管理办法》等法规,明确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落实信息安全主体责任,使用者不得滥用深度合成服务,有力厚植了AI换脸技术应用向善的法治土壤。

尽管如此,AI换脸技术仍然存在被滥用的风险。究其根源,一方面,AI换脸技术的迭代升级频率加快,合成的图片视频更加逼真,不但令人难以识别,也催生了AI换脸技术的灰黑产业链,加大了治理难度。另一方面,AI换脸技术应用涉及面广,现有法律规范不能全面涵盖其所引发的各类问题,尤其是对寄生在AI换脸技术灰黑产业链各环节非法牟利的主体没有细化法律责任,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AI换脸技术的滥用。对此,亟待构建起保障AI换脸技术应用向善的法律和监管制度体系。

防止AI换脸技术滥用,将其规范在向善的轨道上,需要充分发挥法治的护航作用。对此,相关部应坚持“急在治标”与“重在治本”并举的导向,聚焦“怎么规范”“谁来规范”等关键问题,及时完善现有法律规范,细化平台、技术提供商、内容制作者及用户的法律责任,并着眼长远,制定出统一的上位法,从而用严密完善的法律,让AI换脸技术应用不偏离向善的初衷。

对AI换脸技术应用强化法治保障,不仅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也要强化法规制度的执行。市场监管部门在针对AI换脸技术滥用的各种表现特征、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创新监管手段、引导行业自律的同时,公安、网信、工信等部门还应联动执法,并建立健全部门行政执法与司法协作机制,推动形成行政执法与司法监督的合力。如此,才能促进多部门共同履职、统筹协调,将法规制度执行到位、落到实处,不断提升AI换脸技术应用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是保证AI换脸技术应用向善的有效途径和内在要求。只有坚持以法治护航,统筹处理好AI换脸技术应用中的各种问题,才能确保AI换脸技术向善而行,更好地造福人类。

文/张智全

编辑/张丽

相关阅读
“AI换脸”不是想换就能换 侵害肖像权后果自负
中国之声 2024-12-15
“AI换脸”不是想换就能换 侵害肖像权后果自负
总台中国之声 2024-12-15
换脸张文宏直播带货,AI监管何时到位
北京晚报 2024-12-15
“AI捏脸”解压?背后风险不容忽视 已出现利用换脸技术的敲诈勒索案件
解放日报 2024-11-06
严防AI“偷声音”,也要引导技术向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9
“AI换脸”诈骗?新技术建起安全屏障 “AI火眼”5秒识破“AI换脸”
广州日报 2024-09-09
打击AI换脸诈骗 技术力量当有更大作为
中国青年报 2024-08-21
“骗子来电,声音容貌和我家人一模一样” 记者调查AI换脸拟声技术使用乱象
法治日报 2024-08-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