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今年将加快隆福寺二期开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8 16:38

1月8日,北京市东城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举行“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提升区域生产力”主题新闻通气会。聚焦金隅环贸等产业组团加速引进龙头企业、谋划打造“科创金三角”、打造“百亿元楼宇”、研究出台“1+N”产业政策体系、扩大“无事不扰”试点企业范围……展望2025年,无论是硬性的产业空间建设,还是软性的营商环境,各项实打实的服务、政策将接续抛出,为企业扎根东城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激发东城区产业发展活力,推动产业结构提质升级。值得期待的是,今年该区将推动产城融合赋能区域发展,加快信达中心商业、隆福寺二期等大体量商业设施开业。 

2024年GDP增速预计为4.5%左右

刚刚过去的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东城区凝心聚力,多措并举,稳预期、促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预计为4.5%左右,过去四年年均增速达5.8%,为实现“十四五”年均5%的增长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7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全市第四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3%左右。

过去一年,东城区在产业发展领域取得了不少亮点成就。东城区发展改革委主任杨峰介绍,通过抓集聚,东城区创新提出8个产业组团,其辨识度持续提升。去年,成立了“紫金人才服务专员”队伍,提升服务水平,推动80项组团建设任务、18个重点项目落地。近60万平方米的东直门交通枢纽竣工验收,东城数字科技大厦实现封顶,金隅环贸科技企业孵化器全面招商。设立科创投资基金,与市级产业基金共同投资引入千寻位置公司。航星园产业组团引入国能数智,信达中心组团引入中投、农银理财、南洋商业银行。东北二环组团引入汇川技术北方总部、中交养护集团等总部型业态。产业组团的集聚度和贡献度显著提升。

产业空间利用也是亮点纷呈。通过开展4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投放行动,服务金融类、科创类、总部类等7类45项重点产业项目落地。金鱼池二期西地块以25%的最高溢价率成交,前门东区织补地块完成竞拍。皇城景山、西总布等片区式城市更新项目试点院落成功导入特色产业。全球首家根植于胡同街巷的高端精品四合院酒店前门文华东方酒店开业。长江商学院新校区选址新景商务楼。首开首院文化金融产业园完工亮相。18家文化产业园区获评市级园区,数量居全市第二。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楼宇经济发展指数标杆城区30强”。 

今年将打造“科创金三角”

2025年是完成“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东城区产业发展将有何新期待?杨峰表示,今年将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聚焦金隅环贸、航星园、东直门、歌华青龙等产业组团,充分挖掘组团资源,加速汇川技术等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入驻,启动京投航空服务楼改造和新闻出版大厦改造,推动东直门国际创新港建设,强化产业链招商,提高组团辨识度和贡献度。聚焦东北二环总部经济组团,深挖央企资源,开展族群招商,引导央企落地新项目、增加新贡献。聚焦安外、东外、永外“金角银边”区域,积极推动“科技回归都市”,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打造“科创金三角”,推动一批标杆科技项目落地。

产业空间活力将被持续激发。杨峰介绍,通过分类施策,推进空间资源高效利用。聚焦皇城景山、西总布、钟鼓楼周边等片区式腾退院落,打造更有底蕴、更具活力、更富特色的新空间。聚焦信达中心等大体量新建商务楼宇,打造“百亿元楼宇”。聚焦低效楼宇、老旧厂房等城市更新项目,推动改造升级,积极注入新业态。聚焦西革新里、宝华里等拟入市地块,推动顺利入市,为经济接续发展提供宝贵空间。产城融合赋能区域发展,加快信达中心商业、隆福寺二期等大体量商业设施开业。做好重点产业空间的监管、服务、推介。利用“紫金引凤”等系列推介活动及重要论坛,组织举办各类招商推介会,扩大重点产业空间影响力和招商成效。

将扩大“无事不扰”试点企业范围

杨峰透露,今年,东城区还将全要素优化产业发展生态。优化产业政策体系,研究出台“1+N”产业政策体系,制定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以政策引领促进产业集聚升级。优化基金创投机制,用足用好中央、北京市产业基金,加快构建区级“科创、文菁、智能金融、工融紫金、中融紫金”子基金矩阵,带动社会资本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高精尖产业项目培育的股权投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动能。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整合多方资源,推出具有东城特色的“人才服务包”,精准对接人才住房、健康服务等供需,完善优秀人才引、育、用、留机制,激发人才为东城发展做更大贡献。优化交流协作机制,办好REITs高质量发展会议、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专题论坛、东城营商大会等活动。

此外,东城区今年还将稳步推进营商环境改革。落实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加大市场准入、政务服务、监管执法等重点领域改革力度,扩大“无事不扰”试点企业范围,打造“北京服务”东城样板。完善“服务包”工作机制,扩大服务包企业范围,加大重点企业覆盖面。提升服务管家队伍,优化“千企万户大走访”机制。持续迭代升级紫金服务,创新方式开展“故宫以东 政企会客厅”,组织召开“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一街一品”推动街道优化升级营商环境,打造“1+17特色紫金服务品牌”。落实“紫金服务十大行动”,推动“紫金发展伙伴计划”惠及更多企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李晓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