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不出省”加快实现 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落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14 21:23

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为实现“大病不出省”的目标,我国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截至目前,已有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已覆盖除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以外的所有省份。

经五年建设 已覆盖所有医疗资源薄弱省份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国家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以来,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医疗资源富集地区,遴选了89家国家级高水平医院作为输出医院,到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建设分支机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群众身边延伸。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设置,主要针对肿瘤、神经、心血管、儿科等疾病负担重、转外就医集中的病种。中央财政对每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给予5亿元以内的补助。经过5年的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经覆盖了除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以外的所有的省份,1400多项诊疗技术在受援省份得到应用。

优质医疗资源离百姓更近 减少跨省就医

正在加快建设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让优质医疗资源离老百姓更近,看病就医更方便了。人口大省河南已获批建设1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越来越多的疑难重症患者在省内就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在位于郑州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大血管外科病房,来自许昌的王先生,因患主动脉夹层导致肠道缺血,出现了生命危险,需要及时做手术,但手术风险极高。

主治医生立即与北京阜外医院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为王先生制定手术方案。经过半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王先生顺利康复出院。

截至目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先后选派178名医护骨干到北京阜外医院进修学习,北京阜外医院先后选派65位专家常驻郑州。

为让心血管危急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河南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与全省200多家医院成立河南省心血管专科联盟、河南省胸痛中心联盟,打造“5小时生命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危急重症监护室的救护车力争5个小时之内,即可到达基层医院,转运心血管急症病人。

截至2023年底,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功实施了37例心脏移植手术,完成了18例“人工心脏植入术”,心血管病患者不出省就能享受到国内一流的医疗服务。2023年,河南省心血管疾病省外转诊率由2020年的10.52%下降到1.35%。

探索实行“双主任”制 引领临床专科发展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怎么建?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区域内专科医生治疗疑难重症的能力。贵州实行“双主任”制,快速提升骨科、肿瘤、心脑血管、儿科等重点学科的诊疗水平。

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在脊柱科、关节科、运动医学科等9个临床科室实行“双主任”制,积水潭医院派出的主任主管医、教、研,当地的主任负责行政管理。马赛今年6月被北京积水潭医院派到贵州医院担任脊柱科主任,他是学科带头人,负责疑难疾病诊治。这位患者长期腰痛、下肢疼痛,辗转多家医院,一度被诊断为腰椎滑脱错位,但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前不久,老人来到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脊柱科主任 派驻专家马赛亲自为他制定治疗方案。

患者最终被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马赛带领当地医生为患者顺利完成了颈椎手术。

北京积水潭医院向贵州派驻专家两年多来,已累计开展新技术155项,填补贵州省空白35项。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除了把自身做强,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辐射带动区域内的其他医疗机构,提高区域内整体医疗水平。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与全省127家医院建立骨科联盟,截至目前,已接收173名基层医务人员进修学习。来自黔东南州岑巩县人民医院的王江,已在康复医学科康复中心学习三个多月了。

针对难点堵点 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以“大病不出省”为核心目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正在向更高标准迈进。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针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遇到的难点、堵点,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人事薪酬制度等配套措施。

业内人士指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遇到的难点包括:财政投入和政策保障机制尚未形成;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尚需完善;关键技术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尚未建立等等。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薛海宁:比如说地方政府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保障派出医院的医务人员不低于1.5倍工资的问题,实际上很多地方政府并没有承担保障责任,通过各种形式最后还是转嫁给医院在承担。另外像输出医院,按照我们现在的规定,一般50人左右要长期派驻,但是我们看很多的输出医院,长期的派驻人员不足,也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大家普遍反映的输出医院很好的院内制剂,但是跨省之后在这个项目医院就不能用,还有医疗技术平移之后,怎么通过医保支付来保障当地患者能够使用得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出台《关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将明确区域医疗中心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确保优质医疗资源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手术机器人、人工智能……前沿科技开启精准医疗新时代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1-09
气温骤降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增加 这些预防知识早知道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0-27
辽宁葫芦岛抢险救援加紧进行 医疗服务保障群众安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23
高温高湿 老年人等脆弱群体如何活动才安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08
加速落地!“双通道”国谈药品已扩充到430种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23
明年将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超两万个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22
拉法面临医疗危机 唯一医院濒临崩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0
西藏:提高卫生健康水平 400多种较大疾病不出藏就能治疗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