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用武之地
光明日报 2024-08-11 10:30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科技人才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是科技创新攻坚克难的排头兵。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迫切需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应更加重视和解决青年科技人才面临的实际困难,积极构建青年友好型科技人才生态,让青年科技人才安身、安心、安业,有力托举起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和一流创新团队建设。

让青年科技人才放手探索

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据科技部统计,2012年至2021年期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由416.7万人增长到858.1万人,增加441.4万人,年均增长7.67%。同期,自然科学领域博士毕业生总人数超过45万人,年均增长率4.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达80%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者成果完成人的平均年龄已低于45岁。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蕴含巨大创造潜力。

但如何营造良好环境,让青年科技人才能够心无旁骛地放手探索,还有不少工作要做。比如,尽管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体量较大,但青年科技人才获得支持的比例偏少。此外,职业早期的青年科技人才面临收入水平较低、生活上后顾之忧多、事务性工作挤占科研时间等问题,容易造成宝贵智力资源的浪费。

为此,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支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在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置青年科学家项目,在科技奖励中设置青年科技奖。

同时,扩大青年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自主权,提高净收益中的个人奖励比例。扩大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范围,建立科研经费使用“负面清单”。为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量身打造培养方案,切实减轻青年科技人才的非科研负担,减少非科研所需的应酬性活动、接待性会议和事务性工作,让青年科技人才能够在“冷板凳”上坐得更加心平气静。

构筑枝繁叶茂的科创生态

“顶端优势”本是植物学术语,是指植物的顶芽旺盛生长,其高含量生长素会造成侧芽的营养不足,从而抑制侧芽的生长。世界各国科技人才生态中,普遍存在“顶端优势”现象,往往会因为资历、资源、制度等方面的外在因素,导致科研资源主要集中于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的资深专家、领军人才。我国科技人才生态中也有类似情况。比如,在课题申报、经费下达、成果署名、成果评奖、职称评定等方面,一些地方“论资排辈”问题仍然存在,对青年科技人才形成挤出效应,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缺少脱颖而出的机会。

如何破解“顶端优势”现象?从我国现实需要来看,就是要充分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独特价值,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创造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权利公平的青年人才成长环境。

建议设立专门基金和资助计划,稳定支持处于职业早期的青年科研人员开展自主性探索性研究。将确有真才实学的青年科技人才及时晋升到高级岗位,优先安排他们主持重要科研项目。建立和完善与人才创造效益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机制,积极探索青年科技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

此外,还可试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科技创业教育与企业孵化新模式,实行人才与平台、项目一体化配置,加大从重大项目、重点平台、领军型企业直接遴选的力度。通过多元化的人才支持政策,构筑起地肥根深、枝繁叶茂的科创生态,有力促进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成长壮大。

推动青年科技人才崭露头角

科技的未来在青年。2023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对全方位培养和用好青年科技人才推出“一揽子”硬招实招暖招,有利于进一步构建科学高效、公平合理、充满活力的科研环境。

如何推动这些利好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首先,可围绕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有力打破“资历论”“帽子论”“头衔论”,扩大支持规模、优化支持方式等,推动青年科技人才崭露头角。

其次,明确和完善“破四唯”后怎么“立”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可根据支持对象的年龄和职业发展阶段采取差别化措施,如医学和生命科学科研人员攻读博士学位时间更长,在申请各类项目时不应简单以生理年龄为界限。同时,还要加大新兴学科、特色学科扶持力度,充分保障“小学科”话语权。

最后,还要关注青年科技人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重视以生活魅力吸引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投身创新、创造、创业。建议大力发展青年创新社区,构建“线上+线下”涵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金融支持、人才培养、人才服务的共享平台。建设青年友好型科技园区、科技创新产业基地、青年创新工场、工程中心,让青年科技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形成壮苗出穗、拔节竞长的蓬勃盛景。

文/周湘智(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分中心特约研究员)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加快破解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烦恼”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30
让青年科技人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挑大梁当主角
光明日报 2024-07-14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
人民日报 2024-06-30
期待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
光明日报 2024-05-10
让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深度关注)
人民日报 2024-03-12
全国人大代表艾玎: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0
教育部:加大对高校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
中国新闻网 2024-03-09
部长通道 | 阴和俊:要解决好青年科技人才的急难愁盼 帮助他们沉下心搞科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