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邻全球“生物多样性100+”案例乐颐生境花园 全国首座生境博物馆在沪揭牌
解放日报 2024-05-23 08:04

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位于长宁区新泾镇绿八居民区的全国首座生境博物馆揭牌,新泾镇科技节同时启动。记者获悉,紧邻乐颐生境花园、占地600平方米的生境博物馆,将成为聚焦生境、博物和社区等主题于一体的生态研习、自然科普及惠民共享中心,助力推动美丽上海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近年来,长宁区在上海率先开展生境花园建设,不仅有全市首个社区生境花园“虹旭生境花园”,更有入选“联合国COP15全球生物多样性典型案例100+”的绿八乐颐生境花园,还有多个生境花园获得上海市民“家门口好去处”称号。今年,长宁区还将完成3座生境花园建设,预计“十四五”期间将完成不少于30个生境花园建设。

绿八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观锡介绍,自2021年建成以来,面积1200平方米的乐颐生境花园已拥有129种植物、36种鸟类、30余种昆虫和4种哺乳动物,其中包括貉、凤头鹰、红隼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花园内形成了四季花园、观鸟长廊、乐颐工坊、蝶恋花溪、疗愈花园、自然保育区等六大区域和“生境十八趣”景点,由4位居民志愿者组成“F4”团队负责日常的设备管养、苗木养护、秩序维护等工作,为夜间到访的小动物们维护好这片城市中难得的栖息地。

“在乐颐生境花园的基础之上,有了如今生境博物馆内1200余件各类动植物标本和近百种活体展示物种。”刘观锡说。

2021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在中国昆明举办。会上,来自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绿八社区的乐颐生境花园,从全球26个国家的258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膺“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并编入《生物多样性100+全球案例集》,成为“全球唯一”入选的社区案例。

眼下,上海正建设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而生物多样性是上海建设生态之城的重要基础,也是持续提高城市生态韧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与保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展区,“生境”作为生物生存和繁衍场所的概念被“高亮”,通过一系列科普讲解和展陈内容,逐步引导观众了解为何生境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

在生境博物馆,观众可详细了解长宁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空间与生境花园行动方案。目前,长宁已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绿图,在全区划定9个生态源地、3条重点生态廊道、3条主干迁移路径和5类生境片区。博物馆现场展示了一幅“长宁区生境花园分布图”,详细标注了区内10个街镇已建成的24座生境花园。其中,拥有29条河道、占长宁河道总数93%的新泾镇辖区内就有6座。

开馆当天,以“邂逅山海”为主题的生境艺术复原展也与公众见面。展览以《山海经》中的神兽为蓝本,结合自然、环境等元素,以《山海经》中的神奇世界为灵感,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出发,创新展示中国经典古籍《山海经》中描绘的生境。

据悉,生境博物馆还将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教育普及工作,通过动态优化专业展陈设施、融合创新生境主题的系列产出、挖掘培育专业团队和自治团队等人才资源,借助多种应用场景推动科普宣传,持续提升城区生物多样性的认知水平,让公众不断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文/舒抒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从雪山到森林,中国科学家保护生物多样性“天堂”
新华社 2024-06-03
丰台区生物多样性家底更加丰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6
“生物多样性之都”向美而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2
海淀三山五园地区将建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9
海淀已建成11个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人工鸟巢八成已入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