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渊谭天:美国的这个谈判筹码,能奏效吗?
玉渊潭天微信公众号 2024-04-24 09:00

4月24日,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开启任内的第二次访华行程。

谭主了解到,今年年初,美方就提出访华意愿,美国想来,但沟通,更看重的是行动。

可以看到,在这次访华前,美方仍在通过知情人士放风和媒体炒作某一议题的方式,来给自己制造谈判的“筹码”。‍‍‍‍‍‍‍‍‍‍‍‍‍

但想要靠这样的“筹码”施压,能奏效吗?

据外媒报道,布林肯这次要接过耶伦的话筒,接着谈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

对于这一议题,耶伦访华期间曾给出这样的理由:中国的产能大大超过了中国国内的需求,也超过了全球市场的承受能力。产能过剩可能导致大量低价出口,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和工人造成伤害。

耶伦的这个说法,连一些美国经济分析人士都表示难以理解,这些人认为,耶伦的言论违背了200多年来西方标榜的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

检索美媒同时提及“中国”“产能过剩”的报道,从数量变化中,可以看出,所谓中国“产能过剩”的话题,从2022年就已经开始。

美媒持续拿“产能过剩论”做文章,到底都在说些什么? 对这些报道的主题词进行分析,其中也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变化和节点:

2022年至今,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所涉及的实体及所针对的领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022年,美媒对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的报道集中在半导体行业。

而2023年至今,美媒对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的报道转移到了中国的“新能源产品”上,其中,新能源汽车尤为突出。

为了拆解美方的叙事套路,我们又定向对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的报道中有关“新能源汽车”报道的趋势变化进行了分析。

报道量最多的那段时间,正是耶伦访华的时间。

另一个小高峰是2023年8月23日,通过大数据手段对这一天触达量最多的报道内容进行提炼后,谭主发现,这个高峰所对应的节点,是一家全球行业分析机构发布测算,欧盟预计2030年会从中国进口超过120万辆电动汽车。

此外,还有一篇触达量很高的报道是《中国“复杂”的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可能会阻碍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可以看到,中国相较于美国有优势的产业,在美国的叙事下,都成了“过剩产业”,而每当中国新能源产业展现出竞争力,美媒就对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进行炒作。也就是说,美媒对所谓中国“产能过剩”的关注,是对中国经济亮点和突破的追踪和关注,这背后,是美国对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焦虑。

而这只是美国叙事套路的一面,我们对2022年到2023年美媒涉及所谓“产能过剩论”的报道中出现的实体进行了分析,发现2023年的第一个小高峰中的报道,与中国进行关联叙事的对象,主要就是欧洲。从2023年到现在,“欧洲”出现的频率在逐渐变高——欧洲,成为了美国渲染中国新能源产业“威胁”的主要对象。

‍‍‍‍‍‍‍‍‍‍‍‍‍‍‍‍‍‍‍‍‍‍‍‍‍‍‍‍‍‍‍‍‍‍‍‍‍‍‍‍

这对应着美国炒作“产能过剩论”非常重要的一重目的,那就是企图用话语陷阱“绑架”盟友,将所谓“产能过剩论”变成对中国的贸易武器。

今年4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就曾表示,美国和欧盟应该共同“纠正不利于我们的市场动态的措施”。

实际上,从2023年起,美国就开始了对盟友的挑唆。 ‍‍

为了实施这一行动,在戴琪之前,美国政客早就开始了铺垫。2023年7月,美国众议院听证会的一份书面证词就宣称:

中国故意制造“产能过剩”,并以低于市场的价格销售产品,以获得市场份额并提升价值链......一些先进技术⾸先在美国发明并商业化,但中国强劲的经济不仅将美国和欧洲企业挤出该⾏业,还抑制了该⾏业的创新。

由此,这份证词提出建议,要协同美国的盟友增加对中国的贸易壁垒。

这些话,曲解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曾经标榜的全球化发展模式。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是产能过剩,而是还差得很远。

要实现全球零碳排放的目标,还需要更多的新能源汽车产能作为保证。‍‍‍‍‍‍‍‍‍‍‍‍‍‍‍‍‍‍‍‍‍‍‍‍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国,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958.7万辆,这一年,中国出口了120.3万辆新能源汽车——中国近90%的产能,都在满足国内需求。这也意味着,对于世界而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出口,是优质产能、稀缺产能。

谭主了解到,就像风电这样的新能源,中国80%-90%左右的产能,都是在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这也充分说明,产能不足并不光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全球经济绿色转型所面临的桎梏。

中金研究院的研究表明,要实现绿色转型,首先要把“绿色溢价”降到负值——要让清洁能源的成本降到低于化石能源的成本,市场才有动力去使用清洁能源。

而降低“绿色溢价”的途径,是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新能源行业之所以会有规模经济效应,和其行业特性分不开关系。

首先,新能源行业的总投资中,设备投资占比高。气电的设备成本占不到20%,煤电的设备成本占40%,而风电和光伏的设备成本都超过80%。

其次,新能源行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大。无论是研发投入占比,还是服务实际生产的平均专利申请数,新能源行业都大大超过化石能源行业。

最后,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依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特高压线的建设还是储能配电,都需要公共基础设施的支撑。

当前,把这三项做好,发挥出新能源行业规模经济效应的国家,只有中国。

实际上,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到底是怎么来的,美国人心里清清楚楚。

2023年12月14日,在美媒报道高峰中,一份触达量很高的文章,是由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出具的万字研究报告。这篇报告是这样说的:

中国并不是一夜之间成为气候技术巨头的。当前的供应链分布是长期全球市场分工、国际合作以及企业家精神的结果。此外,旨在吸引国内外对目标行业投资的政府政策创造了高度竞争的环境。因此,复制替代供应链是很难的。

或许正是因为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新能源产业真正的竞争力所在,认识到跟中国在工业生产能力上的客观差距,美国才发自内心地感到焦虑。

更让美国感到焦虑的是,中国跟欧洲作为全球发展清洁能源的领头羊,即便欧洲政界存在一些杂音和波动,但企业、民间,以及研究机构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从2021年起,奔驰、奥迪、大众等欧洲企业,不仅纷纷在中国兴建新厂以扩大产能,还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达成了从车机到软件的深度合作。

欧洲联盟驻华代表团近期发布的《中国与欧盟关系——绿色转型》报告就显示,绿色合作已经成为中欧合作的重点领域。

中欧之间的绿色合作,无疑是美国推行的对华“去风险”的一大阻碍。 ‍‍‍‍‍‍‍‍‍‍‍‍‍‍‍‍‍‍‍‍‍‍‍

这也就不难理解,拜登政府为什么选择在今年开始对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进行所谓的“调查”,其实质就是在自家行业竞争力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企图通过这些“盘外招”来遏制和打压中国先进行业的发展。

其目的,在于抓住中国最具优势的一些方面,集中唱衰,把中国的优势演绎成“劣势”、塑造成“威胁”,妄图破坏我们发展的着力点,这样的“攻心”套路,不可谓不阴险。‍‍‍‍‍‍‍‍‍‍‍‍‍‍

美国以为制造这样的“筹码”,会打消中国的信心,但他们这种行为,何尝不是在证明,我们干对了呢?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中国驻欧盟使团: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完全站不住脚
央视新闻 2024-12-24
中外专家指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阻碍全球经济复苏
中国新闻网 2024-11-03
玉渊谭天丨这个节点,中美经济工作组会谈了一次
玉渊谭天 2024-09-21
玉渊谭天:电动汽车谈判,中国核心利益绝不让步
玉渊潭天 2024-09-12
厘清所谓“产能过剩”的五个关键事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8
深度关注丨“产能过剩”是假 贸易保护主义是真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4-06-23
章建华:我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0
供销两旺碾碎“产能过剩”谎言——中国新能源车热销巴西的一线观察
新华社 2024-06-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