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公园20分钟理论”,中小学生更应该是实践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9 15:30

“逛公园,躺草坪,逃到没有天花板的地方,那个看似无比紧要的事情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公园闲逛、观察人类、观察自然,晒太阳、听鸟鸣、吹吹风,感受波光粼粼的湖面和叶间洒落的阳光,烦心事一边去吧!”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这个春天,“公园20分钟理论”突然热起来,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成为理论实践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逛公园的经历。“公园20分钟理论”来源于一篇刊登在《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上的文章。研究显示,每天在户外待上一小段时间能够让人更快乐,即便不做运动,只是每天到公园待上20分钟也能让人状态更好。

年轻人成为“公园20分钟理论”实践者其实并不难,这主要是转变观念,改变生活方式,让自己适度“放空”一下。当前,比职场中的年轻人更需要“公园20分”的,是我国的中小学生。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或者“学校—家庭—培训机构”三点一线中度过,没有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这不但影响他们的体质健康,造成中小学生“小胖墩”“小眼镜”增多,而且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负面情绪无法得到有效疏导。

要让中小学生也成为“公园20分钟理论”的实践者,这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转变理念,不要再对中小学生进行圈养教育,让他们争分夺秒学习,而要给他们自由活动的时间,哪怕是坐在公园里发发呆,都比一直要求他们在书桌前学习好。

最近,多所高校宣布放春假,大学生拥有7到8天时间的春假,令不少人羡慕,给大学生放春假的大学也被网友点赞。然而,考虑到大学生的学业压力普遍没有中小学生大,大学给大学生放春假,并不稀奇。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为何没有一所中小学给学生放春假,让孩子们在春天里,走出教室,去踏春,感受大自然?

给中小学放春假有较大的阻力。首要的阻力,就是学生学业任务紧,不要说放春假,有的学校还挤占学生的双休日,压缩寒暑假,给学生加班加点补课。其次,家长也反对放春假,因为学生放春假回家,双职工家庭没有带薪休假,也只能把孩子关在家里,还不如不放假。而如果由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春假的户外游园、研学活动,也担心出安全事故承担责任。为了避免出安全事故,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的学校,都已经取消了中小学春秋游,而春秋游活动,主要就是组织学生去公园等地方游玩,让学生们得到休闲、放松。

今年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教育部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大力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和充足的课间活动,注重劳动习惯养成;采取务实管用举措,着力解决小眼镜、小胖墩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务实管用”的措施,就包括让学生多进行户外活动。此前,针对中小学生近视高发的问题,我国已经要求家长要重视让孩子参与户外活动,但是,面对繁重的学业负担,放学回到家中的孩子,几乎没有时间开展户外活动,而是完成没完没了的作业。

前不久,教育部召开2024年度基础教育重点工作部署会,会议将2024年定为基础教育的“规范管理年”,重点整治违法违规、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功利化短视化等办学行为。据报道,在推进AI+教育中,我国有的小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名,用人脸识别系统监控学生上课的表情和动作,还有的用人工智能设备测学生脑波监测学生上课时是否“发呆”分神,这就是典型的违背教育规律,把人工智能用错了地方,加剧功利化短视化。

多建家门口的公园,让孩子们多到公园里去,不要时时处处都考虑这么做“有什么教育意义”,就是让他们有自主的时间,有休闲、发呆的时间。不再把他们作为学习的机器,摆脱功利化,才能让学生们得到更好的成长。

文/蒋理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延庆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小学生态环保主题教育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9
寓教于乐,铁路公安机关全力守护中小学生安全成长
中国新闻网 2023-03-27
教育部:共同抵制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活动
新华社 2023-01-30
取缔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还需再接再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10
门头沟区教育系统打造中小学生五育并举实践体验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