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统一裁判规则让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更精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7 15:40

去年全国两会上,杨晖委员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障领域,提交《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就业形态法治建设的提案》,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经济活动实质问题,出台司法解释,适时发布指导案例,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经济活动实质判定提供统一标准。经认真研究,最高法积极有效回应代表委员关切,对杨晖委员的全部提案内容予以采纳,未来将推动制定司法解释统一裁判规则。(3月7日《工人日报》)

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是近几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持续关注的焦点。今年全国两会上,也有多位代表委员提出相关建议和提案。包括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作为特定职业类型纳入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保护范畴;确立劳动权益基本保护标准,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办法,全面规范用工模式;通过法律解释、制定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等,增强法律针对新情况的适用性,为立法保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奠定基础。

快递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不同于传统劳动者,具有零星分散、流动性强等特点,在用工关系上大多超出了传统劳动关系“二分法”范畴,对他们权益保障的精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缺乏统一法律规范和裁判标准,各地法院审理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纠纷案的裁判规则并不统一,主要集中在平台用工法律关系的性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致人损害时的责任主体,以及遭受损害时的责任认定等方面。

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需要从立法、司法、执法和社会保障等多层面发力。就司法保障而言,关键是解决裁判规则不统一问题。2022年12月,最高法出台《关于为稳定就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提出据实认定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的原则。2023年5月,最高法会同人社部联合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典型案例,明确常见平台用工类型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具体体现了根据用工事实认定平台和劳动者的关系。

值得期待的是,为有效回应代表委员关切,实现人民群众期待,最高法还将打出“组合拳”。比如最高法民一庭将不断加强新业态用工审判指导,拟就涉确认劳动关系纠纷案件、劳动者致人损害纠纷案件等适用法律规则不统一、不明确问题较为突出的情况,推动发布有关指导性案例。最高法持续推动制定发布新业态司法解释,逐步统一有关裁判规则。同时,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实现对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的有效保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注到多类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问题,提出分类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为推进新业态劳动者权益司法保护先行先试,提高审判效率和专业化,最高法于2021年7月在地方设立了全国首家劳动法庭——苏州劳动法庭。通过强化平台和劳动者“双保护”司法理念,积极探索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审理和化解机制,为新型用工模式裁判规则提供了“苏州样本”。

据统计,近五年来,新就业形态民事纠纷案件数达到21.9万件,部分案件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对涉平台用工、灵活用工等新就业形态纠纷案件进行及时梳理、总结,提炼具有前瞻性、指引性的裁判规则,让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更精准,让相关法律法规长出“牙齿”,进一步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文/付彪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依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人民日报 2025-01-16
人民时评:依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人民日报 ​ 2025-01-16
北青快评|以案为鉴把劳动管理算法关进法治笼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4
厦门多方协同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工人日报 2024-09-30
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经济日报 2024-09-26
如何平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和平台经济发展 人民法院探寻涉新业态纠纷最优解
法治日报 2024-09-19
这份事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提案被采纳
工人日报 2024-03-07
引导合理依法表达诉求 更好维护劳动者权益
法治日报 2024-02-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