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专家纵论京津冀协同发展 | 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01 11:49

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创新之城、魅力之城、未来之城,贵在创新、成在创新。坚持以创新的思维和理念抓创新,努力建设新功能、形成新形象、发展新产业、聚集新人才、构建新机制,使雄安新区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是打造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的必然要求,也是以新气象新作为开启新征程的重要体现。

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切入点建设“未来之城”新功能

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推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各项任务落实。雄安新区在成立之初就高标准编制完成了“1+4+26”规划体系,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勾画了新时代“未来之城”的宏伟蓝图。通过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进一步提升了河北产业层次、创新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为优化国家发展区域布局和社会生产力空间结构提供了实践探索,为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增添了新动力。实践充分证明,雄安新区在规划和建设中坚持的理念原则和创新做法,打破了“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突破了区域发展传统理念,站在更大空间尺度统筹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矛盾和难点问题,形成了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体系,有效减轻了北京城市运行压力,正在为破解“大城市病”、建设现代化宜居城市探索治本之策,未来也必将为世界城市建设与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经验。

突出“绿色、智慧、韧性”三重底色形成现代化城市新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真正把高标准的城市规划蓝图变为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画卷。雄安新区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先谋后动、规划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同步规划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智能城市”“韧性城市”。一是着力抓好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外围道路框架、内部骨干路网、生态廊道、新区水系“四大体系”贯通全域,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二是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初见成效。千年秀林、郊野公园、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等一大批生态建设项目落地见效,展现出雄安新区绿色生态宜居的新风貌。三是全力打造智能城市。推动大数据、智能化、绿色低碳等先进技术全场景应用,贯穿市政设施建设、城市管理、社区治理、生态环保、文化遗存保护、地下空间开发、民生保障等各领域。四是“韧性城市”建设协同推进。把城市安全作为底线,推动建设综合高效防灾系统、完善高质量生命线系统、构建稳健灵活城市空间布局,增强雄安新区城市韧性。展望未来,雄安新区将按计划加快推进后续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落地,抓好启动区、起步区、昝岗片区等重点片区建设,巩固拓展生态治理成果,加快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依托科技赋能高起点布局发展新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着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雄安新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智能网联和商业航天、车路协同、信创等重点领域,吸引一批北京创新型、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疏解转移,着力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目前,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各类机构200多家,产业园、科学园、大学城、金融岛、创新坊建设正强力推进;十大产业载体平台、16栋主体楼宇提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化产业空间;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空天飞行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雄安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有序运转,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加快组建。展望未来,雄安新区将以服务保障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目标,提前布局未来产业,积极谋划发展绿色能源、金融科技、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创新链,推进高校协同创新,争取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在雄安布局建设;统筹构建协同创新场景,引育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开辟产业新赛道、培育产业新动能,打造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聚焦构筑招贤引智“强磁场”加快聚集新人才

把雄安新区打造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必须有坚实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要广泛吸引、聚集国内外力量和资本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形成人心向往、要素汇聚、合力共建、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雄安新区认真落实一揽子特殊支持政策,出台“1+10”疏解配套支持政策和“1+N+X”疏解方案政策体系,保障疏解人员在雄安新区的创业条件、居住条件、福利待遇。深入实施“雄才计划”,推出具有吸引力的“雄才16条”,以雄才卡为载体建立涵盖教育、医疗、住房、税收奖励等在内的“菜单式”政策包,人才集聚磁场效应持续增强。展望未来,雄安新区要紧紧围绕建设高端人才集聚区谋篇布局。一是做好“平台引才”文章,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聚集人才。二是优化“引育留用”生态链,构建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人才服务生态。三是探索“项目+团队”人才引育新模式,充分释放重点项目对人才的集聚效应和人才团队对项目的引领效应。

围绕打造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构建新机制

创新体制机制,是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雄安新区坚持改革先行,发挥制度创新的引领示范作用,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的创新发展之路:探索实行大部门制、扁平化管理模式,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工作效率最高、办事成本最低、服务态度最好的“雄安服务”品牌;深入贯彻实施“1+N”政策体系,在土地、住房、投融资、财税、金融、人才、户籍、医疗、社保等方面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形成了一批示范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在数字城市、智能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雄安质量”标准体系。展望未来,雄安新区要持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一是优化健全雄安新区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分阶段、分步骤、稳妥有序推动新区向城市管理体制转变。二是加强前瞻设计,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三是探索完善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开放载体,在更高层次当好全国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作者陈璐,为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京雄联动打造京津冀创新发展高地,雄安在协同中做好创新大文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2
京津冀谋划部署协同发展重点任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3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阶段
北京日报 2024-02-28
京津冀携手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8
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就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调研
人民日报 2024-02-26
勇担先行示范的重任——京津冀十年协同发展谱新篇
新华社 2024-02-26
从十年成绩单看京津冀协同发展之变
新华社 2024-02-07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光明日报 2024-02-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