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镇,解锁数字世界新动能
中国青年报 2023-11-14 14:38

富有活力的数字世界图景在乌镇展开。

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学校长陈文兴分享了他对数字服装的畅想:今后时尚可以计算、可以检索、可以预测流行趋势,并按场合推荐服饰搭配、虚拟试衣。去过不少化纤厂、纺织厂的陈文兴说:“掌握了一流技术,传统产业也可以变成朝阳产业。”

搭上数字技术的快车,乌镇峰会展示的很多场景让人熟悉又陌生。在未来生活数字体验馆,指路机器人随时为参观者导航,AI中医台提供智能把脉服务,还有现场生成的数字分身让参观者看见世界上另一个“自己”。在文化传播领域,数字技术更是让百年前的文物“再现”,让敦煌文化等中华文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数字化共享。

“数字化的意义比肩100年前的电气化,电气化和数字化的融合,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看来,汽车这样百年前存在的产业,在百年后同时被电气化和数字化改造,是电气化和数字化融合的典型代表,而以后每个产业都会发生一次这样的变化,“未来值得期待”。

用大模型解锁生产力

“与移动互联时代相比,大模型的产业机会至少要再多10倍。”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首日,连续10年参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分享了自己观察到的产业变化。在医学领域,生物智能大模型已逐步运用于人体、人脑、医疗机器人等,“通过重构应用生态进而重塑产业格局”。

对于未来大模型核心技术的发展,张亚勤认为,要重点考虑建设多模态、多尺度大模型,“新的大模型不仅包括自然数据,如语音、文字、图像、视频等,也包括从传感器处获得的信息,如无人车、激光、雷达、三维结构信息、四维时空信息,以及蛋白质、细胞、基因、脑电信息等。”同时重视通过建立全新的算法框架,提高大模型的生产效率,注重大模型的自主治理,即通过开发代码来调动工具,优化路径,进而实现大模型的自我迭代升级和优化。

赴乌镇“十年之约”,大模型无疑成为许多与会嘉宾、参展商关注的焦点。在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韩松看来,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大模型正在擦亮一些传统老字号品牌的底色。这家轻工业领域国企带来的最新实践是,利用大模型反向定制一些新品的开发,包括预测性生产、智慧协调、智能营销等。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携带巨大的算力,帮助人类管理知识、促成协同,由此驱动的发展加速度将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峰会现场说,我们正处在传统计算和AI计算重要级切换的节点上,AI计算最终将接管传统计算资源。AI与云计算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云计算迭代的重要动力。

多个洞见未来生活的AI应用场景,也纷纷在本次峰会上亮相。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一张专属海报的生成只需要输入一句话、一张图,对眼部疾病风险进行评估只需要一张眼底照片。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羚羊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甲甲说,在一些主流编程软件里,大模型的编程能力超过一般编程人员的水平,“大模型如果跟行业结合,可以成为每个行业的专家级助手,实现新一代专家系统。”

窥见数字世界新动能

解锁海量知识的综合处理能力,各行各业的数据资产正因为大模型拥有更丰富的价值。在王坚看来,如果说电气化推动了之前工业体系的建立、完善,那么数字经济推动建立新工业体系的关键就在于能够把数据作为钥匙,“使得所有自然资源要素的使用效率更高,并产生质的变化。”

很多案例证明了这种高效正在发生。陈文兴记得,在中小棉织企业集聚的浙江省兰溪市,通过专家组指导和在专业团队公司的支持下,部分中小棉织企业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企业订单排产的时间由此缩短了20%以上。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探索研究院院长何晓冬则分享了一家“虚拟工厂”的故事:为解决常州闲置产能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京东云联合智云天工、常州移动打造“5G+AI工业制造云平台”。该“虚拟工厂”连入18个行业、1000多家企业的产能数据,连接设备7万多台,总计消耗剩余产能超15亿元。

“这10年云计算在中国风起云涌,AI加快从理论走进现实,数字化已经成为每个企业家的共识。”在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看来,如今以云为底座的创新生态,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创新技术,正在技术重塑千行万业,“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提供了全新的动能”。

但他同时注意到,国内数字经济规模在增速上处于世界领先,但在核心技术创新方面仍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在软件、硬件技术生态上,中国已是全球硬件设备主要供给者,但IT软件、硬件的工具数方面仍然有很大的缺失,“目前来自中国的CPU的市场占有率仅仅是3%,国产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也仅占9%。在工业软件市场,来自中国的软件占比不到5%。”

这也意味着空间与潜力。在张平安看来,未来10年将是我国数字经济核心技术创新的黄金期,在AI大模型“百花齐放”的当下,中国拥有千行万业各种创新场景,也拥有全球最大的软件工程师。“在AI领域,我们也有机会实现全球的领先,让每个行业都能够使用大模型,插上大模型飞翔的翅膀。”张平安说。

感受数字文化零距离

从赋能千行百业,到加速自身变革,技术创新的边界被不断拓宽,人们与数字世界的距离也不断缩短。本次乌镇峰会上,一群年轻人通过数字化方式,让古老的敦煌不再遥远。

“‘数字藏经洞’首次在虚拟世界毫米级高精度复现敦煌藏经洞,让海内外的藏经洞出土文物以新的方式重聚、重塑、重现、重生。”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在峰会期间举行的“数字藏经洞”(国际版)发布仪式上介绍,基于敦煌学百年的研究成果、“数字敦煌”的多年积淀和腾讯游戏科技的技术支持,“数字藏经洞”得以在数字世界生动再现敦煌藏经洞及其室藏6万余卷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

这种将中华文化数字化的探索已不是首次。去年峰会上,敦煌研究院的“数字敦煌”项目就入选“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到今年,供全球共享的敦煌文化资源仍在增加。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完成290个洞窟数字化采集,179个洞窟壁画图像处理,45身彩塑和7处大遗址的三维重建,形成了超过300TB的数字资源。

“过去年轻人了解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渠道不多,但随着互联网渠道的畅通、多种普及读物、视频节目的出现,激发了年轻人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与兴趣。”苏伯民告诉记者,目前仅从事敦煌文物数字化保护的80后、90后就占到八成以上,“越来越多掌握数字技术的年轻人愿意来到敦煌,扎根敦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看来,“数字藏经洞”运用游戏科技等前沿技术对中国优秀文化遗产进行修复和活化,使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得到数字永生,还有望更多地参与文化交流。

“倡导文明互鉴,构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也是本次峰会追求的目标之一。参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认为,当前,国际社会需要一种文化多元且包容的、多语种的新型网上丝路,助力共享知识和跨文化经历,推动协作和思想交流。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孙海燕结合本次乌镇峰会的主题说,如果把互联网比作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要不断地一边探索,一边要摸到石头,一起垒石成桥,不断向着共同目标前进”。

文/朱彩云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AIGC技术赋能古籍修复 敦煌遗书惊艳亮相WAIC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5
生活|博物馆新玩法:在虚拟现实里解谜在沉浸剧中穿越历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4
虚拟现实 打开产业发展新空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1-07
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落幕 生成式AI风险与治理成热点议题
南方都市报 2023-11-11
世界互联网大会 | “数字藏经洞(国际版)”发布 海外用户将可一键“穿越”游敦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0
世界互联网大会|探营乌镇互联网大会:蚂蚁集团展示数字人、大模型等前沿AI技术应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8
共赴乌镇“十年之约”,共创数字世界新未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8
共赴乌镇“十年之约”,共创数字世界新未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