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绑架式“直播带货”当休矣
海明评说
2023-10-30
+ 关注

社会在发展,每个时代都在创造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拿商品推销演进来说,上世纪70年代,推着独轮车、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的“微型百货公司”式卖货郎,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坐在直播间的“专卖店”式推销员。

不同形式的销售员,要想细水长流地赚钱,靠的是童叟无欺。坑蒙拐骗或者威胁利诱的推销,也许可以一时财源滚滚,但没了道德血液,早晚要自食其果。

近日,艺人杨子、黄圣依夫妇的直播带货言论冲上热搜。杨子在直播时说:“如果你的孩子听见别的孩子在炫耀,他的父母带他去了迪士尼,而你没有带,他的自卑心可能由此而生。”

直播带货是“互联网+”理念的产物,把销售搬到直播间,足不出户就可以让一种商品家喻户晓。君子爱财,还需取之有道,带货虽好,但带货要遵循基本的商业道德。带货者可以吆喝,只是不要绑架观看直播的用户,弄得人家只要不配合买货就显得很不地道似的。

孩子的兴趣广泛,迪士尼可以给去游玩的孩子带来感官的刺激。但去迪士尼玩绝非所有孩子的“必修课”,尊重孩子不去迪士尼的自由和权利,同样非常必要。杨子将带孩子到迪士尼消费作为一项道德义务来规定,这样的带货言论必然会让人不适或产生反感。

质疑的网友议论纷纷:“什么时候中国的童年是迪士尼了?”“去了迪士尼就有优越感了?”“原来他家孩子那点可怜的自信心就靠这个撑着呢?”“有这思想才自卑”“能不能告诉我不去迪士尼为啥自卑?”……

批驳的网友认为:“商家为了利益,什么损招都出,无良带货一切(人格、尊严、良知)都不顾!”“歪曲的价值观离下架不远了吧”“建议屏蔽他两口子”……

网络舆论对这个事件反响强烈,站在带货当事人一方的网友,反而难觅踪迹。这样的舆论共识难得一见。网友的感受之所以相似,在于这样的带货言论用道德绑架天下的父母,好像迪士尼成了治愈孩子自卑感的灵丹妙药。

把孩子去不去迪士尼,当作他们自卑的导火索,这样的带货促销,不是用艺术的方式劝说观看直播带货的用户认识到迪士尼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而是将迪士尼作为孩子高贵感或自卑感的来源。这样的商业逻辑因为站不住脚,一旦公开表达,自然会受到非议。

道德绑架式的直播带货并不神秘,无非是用道德恐吓的方式威胁消极的消费者,从心理上给他们制造恐惧感。为达到成功带货的目的,先形成制造某种特殊的自卑感的场景;通过制造直播带货用户的虚假高贵感,震慑观看直播的用户,如果不按照带货者指引的路径去消费就是“没面子”,直至逼着这些用户乖乖就范。这样的带货直播逻辑无非是说,如果不按照带货者的引导“出牌”,自己或自己的家人就会产生“自卑”。

自卑抑或高贵,作为一种瞬间或阶段性的个人感觉,调节着每个人的行为,原本并无对错之分。人在自卑的时候,希望自己振作起来,用自己的行动改变现状;人在觉得自己高贵时,需要用道德的行动赢得别人的尊重,使自己配得上这种感觉。

对于父母来说,在孩子自卑的时候应多加鼓励,让孩子学会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在孩子觉得自己高贵时,要让他们懂得高贵的真实含义,避免把高消费当作高贵的来源。

真正道德的直播带货,带的不仅仅是货,更是新型的理性消费理念。一个值得信赖的带货者,必然是发自内心尊重自己的粉丝(观看直播的用户)。这种尊重是一种人格上的尊重,通过带货帮助他们的消费理念趋于理性。

与此相反,缺乏人格魅力的带货者,只能用煽情的方式带货,忘记了商业实践的道德责任。采用道德绑架的方式,要求别人按照带货者自己的“指挥棒”去消费,这样的直播带货因丧失了商业道德的底线,遭到舆论的批评也就不足为奇了。

道德绑架式的直播带货,将按照“带货指南”去消费当作获得“高贵感”的来源,否则就会产生所谓的“自卑感”。在这样的营销传播模式下,自卑感俨然成了一根“皮筋”,被带货者当作伸缩自如的“手段”。直播带货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理性需求,多给出几种可行的消费方案,使每一种消费对消费者来说都是理想的消费方式。

相反,道德绑架式直播带货,可谓赤裸裸的损人不利己,这样的“直播带货”当休矣!

文/刘海明

图源/视觉中国

相关阅读
2025年,人工智能如何进化
新华社 2025-01-05
孙悦发文:感谢篮球,感谢北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7
日本自民党选举对策委员长小泉进次郎辞职
新华社 2024-10-28
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光辉历程经验与启示述评之五
新华社 2024-09-28
开启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新征程
新华社 2024-09-06
不要让形式主义作业扭曲教育“初心”
新华社 2024-08-31
CBA|新赛季常规赛轮次减少 外援政策执行4节7人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30
关于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对部分道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的通告
北京市公安局 2024-08-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