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世界的内核更接近我们自己的世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2 07:00

陀思妥耶夫斯基并不是一个要咬紧牙关才能读下去的作家,而是一个试图使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妙趣横生、激动人心,且让人有阅读欲望的作家。他的作品提出了西方文化的一些最深刻的道德与哲学问题,但他同样想让读者保持兴致。

至少有一个理由让他必须这么做。他是那个时代的重要俄罗斯作家中唯一需要靠写作来谋生的,他的收入取决于他的受欢迎程度。因此,他使用了诸如神秘和悬疑这样的手法,这些技法通常让人联想到那些写给大众读者,但又用于严肃主题的叙事类型,可与诗体悲剧的写作相媲美。他这样做其实是在追随雨果、巴尔扎克和狄更斯等非俄罗斯作家的脚步,他们同样也在处理严肃的道德、社会问题的同时,使用这种神秘故事或冒险故事的技法。

这两种文学间的差距在俄罗斯比在欧洲大得多,可能是因为俄罗斯并没有真正的大众读者——其多数人口是文盲,而书籍基本只在各上层阶级中流通。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自然有所改观。但陀思妥耶夫斯基仍是全世界被最广泛阅读的俄罗斯经典作家之一,而根据其作品改编的银幕和舞台剧名单每年都在增加,这正是一大原因所在。对如今的读者而言,陀思妥耶夫斯基似乎仍是十九世纪伟大作家中最为贴近时代的,就仿佛其作品涉及的问题并未过去,而是直接关乎当今。

在阅读某个诸如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时,我们当然不会有这种贴近时代的感觉。我们很容易在托尔斯泰小说中发现一些可被称作文明生活普遍问题的要素,但托尔斯泰的主人公所处的世界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完全不同。它是俄罗斯过去的世界。

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则是一个不断流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曾经以对上帝的信仰为基础的稳定状态已开始受到严重质疑。在这个世界里,新的理念和思想已开始影响一个新群体的头脑和心灵,这个群体被称作知识阶层(intelligentsia),即受过教育后,不再觉得自己属于旧的社会宗教结构,并希望从根本上改变它们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主要的几部长篇小说中攻击了这个群体,但他同时也理解他们的内心。我们的一个目的就是去理解,他怎么能做到既反对他们,又怀着如此多的同情、内在理解,乃至怜悯来描绘他们。

因此,陀思妥耶夫斯基世界的内核更接近我们自己的世界——可以说后者是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一九一八年。正是在那时,西欧文明的自信崩溃,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长篇小说中提出的那些问题,曾几何时看起来只是纯粹的俄罗斯问题,如今变成我们整个西方文化的问题。

我们的另一个目的是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与它们的文学和思想背景联系起来研习,从而找出他就自己的时代试图表现或传达的内容。和所有的伟大作家一样,他的作品远远超出了它们的历史语境,我会尝试着让诸位也能以作家在自己的时代看待这些更宏大问题的方式,来理解这些问题。

俄罗斯文化

早期(俄)罗斯文学大多是神学著作,受源自拜占庭基督教的宗教和基督教理念及价值观掌控。这种显著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十七世纪末彼得大帝降世。彼得大帝坚持让识字阶层,基本也就是统治国家的贵族阶层,按照当时西方和欧洲的规范对自己进行再教育。这导致了习俗上的各种改变,但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举意味着要采纳在欧洲思想中开始占主导地位的理性主义思想。

在欧洲,科学和宗教间的冲突在此前几个世纪里已达成某种妥协,但这种变化在俄罗斯发生得更快、更专制。首先,它只影响了为数甚少的识字统治阶层,而非绝大多数民众——不识字的农民。这造成了俄罗斯文化中统治阶层和民众间的割裂,使得他们生活在不同的道德和精神世界里。人人都意识到这种分裂,但陀思妥耶夫斯基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对它有了切身的深刻体验。当他在一八四九年被捕,并被送往苦役营与农民罪犯共同生活时,他开始意识到这道鸿沟之巨大。他和其他几名受过教育的囚犯与农民罪犯完全疏离,几乎被当作外国人看待。农民罪犯对他们的仇恨在普通社会生活中绝无公开表达的可能。此后,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俄罗斯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弥合这一鸿沟;而要做到这一点,有文化阶级必须尊重农民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他在这方面并非孤军作战,我们可以在托尔斯泰的作品中发现同样的主题。

在十九世纪,统治阶层因接受了欧洲教育,开始蔑视自己的文化和俄语。说法语而非俄语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标志。可以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的开头看到这一点,各位贵族人物在其中用法语谈论拿破仑的入侵。统治阶层内部如此西化的事实本身也导致了所谓的西方派(Westernizers)和斯拉夫派(Slavophils)之间的对立。

前者认为,俄罗斯应遵循与欧洲相同的社会和政治进程。后者认为,俄罗斯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应该发展和培养,而非为欧洲模式而放弃它们。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我们可以粗略地说,他起初是西方派,但后来成了斯拉夫派。尽管他同情许多斯拉夫派的理念,但他从未接受他们的全部学说。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斯拉夫派倾向于美化和理想化俄罗斯的过去,其中也包括农奴制。俄罗斯的农奴制起源于十一世纪,但俄罗斯地主在十七至十八世纪获得了对农奴近乎无限的所有权。农奴被指派给庄园,而逃离庄园是一项刑事犯罪。地主可以把自己的农奴转让和贩卖给其他地主,把家庭成员拆散,并将农奴的财产留给自己。一八六一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农奴制。他一直葆有年轻时信奉的一些西方派的目标,但他认为实现这些目标无需任何政治上的改变,比如削弱沙皇专制。他不认为任何一种西方意义上的宪政民主,或任何其他类型的民主制度适合俄罗斯,但他始终赞成扩大言论和新闻自由。农奴制在一八六一年被废除后,他最渴望的就是将更多土地分配给农民。这是当时大部分社会动荡的原因,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直到去世都相信,沙皇政府最终会采取必要措施来避免灾难。

生平

在讨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本重要著作《穷人》前,必须先讲一下他的早期生活。我将主要从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进行考察,但他生活中的一些事件也是至关重要的。

他生于一八二一年,他的家庭获得了要在俄罗斯拥有社会地位所需的教育。他的父亲是军医,母亲则出身于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商人家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父亲获得了贵族地位,但那只是俄罗斯的文官官衔,并没有给他带来地主家庭的地位,而后者的贵族等级是世袭的。这一点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社会屈辱主题如此敏感,尤其在其早期作品中。

早年生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他接受的宗教教育。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父亲来自一个俄罗斯正教神甫家庭,非常虔诚。他的母亲也很虔诚,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后来称这一背景对他非常重要。一位家庭教师上门教他和哥哥法语,但也有一位神甫来教他们正教信仰。这与世袭贵族的寻常模式截然不同,他们接受的西式(主要是法式)教育使他们对宗教多少有些漠然。思妥耶夫斯基在晚年曾写过,他从父母那里接受的宗教教育以及他母亲带他去的宗教朝圣之旅对他有着重要的意义。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他哥哥被送到非常好的私立学校,父母还每晚给他们朗读俄罗斯经典和翻译成俄语的欧洲作品。

他的父亲决定让陀思妥耶夫斯基成为一名军事工程师,他被送去圣彼得堡,为走上这条职业道路而学习。但他已决心当作家,虽然他通过了技术科目的课程,但他对学校里同样教授的文学课程更感兴趣。

一八三九年的一个重要事件是父亲的死,据传他是在他们家位于乡下的小庄园里被农奴杀死的。官方的明确说法是他死于中风。人们对这起谣传的谋杀案做了大量研究,而这对弗洛伊德而言非常重要,他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分析了它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性格和作品,尤其是《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弗洛伊德认定的)重要意义。

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学校毕业后服役当军队工程师,但他显然不擅长这份工作。在继承了一笔小钱后,他辞去军职。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获得成功,使他一夜成名。此后他靠自己作品的预付款和稿酬生活;他称自己为“文学无产者”。他在一八六三年九月三十日给尼·尼·斯特拉霍夫的信中写道:“我是一个无产者作家,谁如果想要我的作品,就必须先保障我的生活。”译按: 除特别说明外,陀氏作品及书信的引文均选取《费·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中的译文,个别地方可能有所损益或修改。

第一部长篇小说的成功使陀思妥耶夫斯基接触到影响力巨大的批评家维萨里昂·别林斯基维萨里昂·别林斯基(1811—1848),俄罗斯文学评论家、编辑,沙皇政权的批评者,早期尼古拉·果戈理和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拥护者,并把他引入一个受激进思想和社会主义理念影响的年轻作家群体。两年后,他因文学观分歧和无神论问题而与别林斯基发生争吵。陀思妥耶夫斯基拒斥别林斯基在德意志哲学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影响下接受彻底无神论的立场——费氏宣称,并非上帝创造了人类,而是人类创造了上帝的观念。路德维希·安德列斯·冯·费尔巴哈(1804—1872),德意志哲学家、人类学家,著有《基督教的本质》(The Essence of Christianity, 1842)。

随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参加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这是一群年轻人每周聚会一次,讨论各种欧洲先进理念。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法国社会主义者夏尔·傅立叶的门徒,这位思想家不相信暴力革命,而是渴望以身作则创造一个崭新世界。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以其组织者米哈伊尔·彼得拉舍夫斯基(1821—1866)得名,他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哲人弗朗索瓦·马里·夏尔·傅立叶(1772—1837)的门徒。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接受这些社会主义纲领中的任何一项,因为他认为它们干涉了个体人格的自由。但他对农奴制的激烈仇恨让他在小组中很显眼。

这种仇恨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他与另外八个人一起,在这个小组中又组建了一个秘密团体,其目的是发动一场反农奴制革命。但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后,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所有成员都被逮捕,秘密团体的计划也因而被阻止。革命秘密团体的存在当时并未被发现,直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后很久的一九二二年才水落石出。但陀思妥耶夫斯基终其一生都明白: 他也曾同意借一场革命发动杀戮,而他对小说中类似人物心理的深刻理解肯定可以被归于这一原因。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捕后在单人监室待了大约一年。作为贵族,他受到了不错的对待,但之后被押赴刑场,到最后一刻才得以幸免。陀思妥耶夫斯基被囚禁在圣彼得堡的彼得保罗要塞,该要塞由彼得大帝于一七〇三年建立。约从一七二〇年起,要塞成为关押高阶或政治犯的监狱。随后他被判服四年苦役,此后以士兵身份在俄军中服役,后来再度晋升为军官。假处决后在苦役营中度过的几年对重塑其宗教和思想观点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段岁月也是他最不为人知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死屋手记》的灵感来源,此书算是一种小说体自传,托尔斯泰后来称之为俄罗斯文学最伟大的杰作之一。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我们首先要善良,其次要诚实,然后永不相忘
黑择明 2024-01-17
对谈|马丁·弗莱泽x田全金x顾文艳:俄罗斯当代文学的现实魔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7
文学|文本精读+思想溯源的丰厚解读,找到你自己通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1
新知|《陀思妥耶夫斯基讲稿》 改变我们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大师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1
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九月赴津 演绎柴可夫斯基经典交响作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5
赏读|重新定义波兰文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8
书摘 | 生活中少有人喜欢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凤凰网读书 2023-03-31
文学|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件终生大事
凤凰网读书 2022-11-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