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8万多株百年古树,广东打了一场持久战
南方都市报 2023-08-29 11:06

钻木取火、伐木造屋,人类文明因木被点燃而启。我们的先民每到达一片新地,也会在村落最显要处种一棵树,寄托对故土的怀念,这棵树扎根大地,成为几代人共同的温馨记忆。利益的驱使,城市的发展,一直威胁着古树名木的生存。为了保护它们,广东近几十年来持续出台保护措施,相关举措和保护成果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22年底,广东有古树名木84390株,今年7月1日新修订的《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广东8万多株古树名木实现“老有所依”。

保护现状

广东一村规约定:古树枯枝不得当柴烧

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东里村,有一棵细叶榕,树龄已有700余年。很久很久以前,东里村的先民在连接莲溪村的鸡谷山半山古道建造了一座门楼,在两村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为“东溪门楼”。也许是风吹来一粒种子,落在东溪门楼,就此生根发芽。

从元末明初那时候起,这株生命顽强地生存下来,树根顺着门楼两侧扎入地里,整个树干与门楼融为一体。如今,人们能看到的是,榕树的树干基部形成一个“门”字的奇观。村里称之为“榕门”,又因“榕”与“龙”读音相近,取吉祥意,也称“龙门古树”。

编号,44011510220000049。树高,16米。估测树龄,715年。这是“龙门古树”在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基本数据。在当地人眼中,它可不仅代表一些数字那么简单。古树以年轮一圈一圈地记录东里村的历史,村民怀着最朴素、最古老的情感爱护、珍惜古树。这份自觉守护代代传承,让它得以在此矗立700多年。

还有一棵水榕树于明末清初在广东江门的一个小岛上扎根。水榕树渐渐长大,长成了一片林,成为巴金笔下著名的《鸟的天堂》。当地居民对其爱护有加,不舍惊扰这片美丽绿洲。

小苗长成参天大树,独木长成林,和人世代和谐相处,离不开广东人对树木的深厚感情。“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清远阳山秤架古树群,位于阳山县秤架瑶族乡秤架村委会干坑村屋背,檵木、樟树、荷木、糙叶树,几百年前小树在此生根发芽,几百年后大树参天。村里有口口相传的村规民约:村民不能砍伐这片林子的树木,就算树自然死亡或者因灾害倒下,也不能把倒下的树枝捡回去当柴烧或作其他用途。

惠州市博罗县湖镇围村,北面后山长满槐树、五味子、楠木、檀香、香樟、相思等各类古树,白鹤、画眉、猫头鹰等常年在林中栖息。这片茂密的树林得以保存至今,皆源于不得砍伐古树的传统村规。

助力发展

村民获得可观收益,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清远阳山秤架古树群有古树299棵,其中300年以上的檵木284棵。这里的一草一木经过干坑村村民世代守护,风景秀丽,尽显蓬勃生机。如何在保护古树的前提下,使古树给乡村发展带来助力?当地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近年来,该地推进干坑村古树名木保护和绿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通过绿化改善村庄环境,结合老树林古树品种,将村子打造成为具有古树保护设施、休憩设施、科普宣教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化种植于一体的绿美古树公园。干坑村成为特色旅游乡村,古树公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村民开的农家乐获得实际收益。

东莞樟木头镇裕丰社区有片荔枝林,获评东莞五大最美荔枝古树群。其中有12棵上百年的观音绿母树,最老一棵有135年历史。古老的树木发挥全新的价值。12棵观音绿古树为原生树,所结荔果口味清甜。由于树龄大,这些古树观音绿果实普遍偏小,成熟期相对较晚。每年古树观音绿供不应求,价格稳定在每斤百元以上。百年古树,结出了“致富果”。

绿水青山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又反哺了当地对生态的保护。在茂名高州,一批以古树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纷纷涌现。荔枝古树群所在的根子镇,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村民获得了可观的旅游收益,保护古树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仅投入根子贡园古树保护的资金就达50多万元。

保护困境

曾经面临资源底数不清 资金投入不足诸多挑战

树,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山海经》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诗经》载,“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就是讲棠梨树郁郁葱葱,不剪不毁细细养护,曾是召伯休息处。

而古树名木,学者们一致认为是悠久文化的象征,是“活的化石”、会呼吸的“编年史”。2015年至2021年,我国组织开展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

尽管保护古树名木有广泛的社会共识,各地各部门切实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部分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一度与当地古树名木的保护发生矛盾。

利益的驱使使得盗伐作为木材者有之;盲目追求城市绿化美化,高价将古树名木从原来的村落山林移植到城市中有之;因为城市建设等征地砍伐者有之……这些破坏力量,让当地村民的保护力度显得非常单薄。

10年前,珠海致公党调研期间发现,三灶榄坑村13亩山和乌沙山上,有一片“原生态”的沟谷雨林,大量或有百年树龄的珍稀古树名木惨遭盗伐。短短一个上午,调研人员就在山上发现了十余处被盗伐、盗挖的痕迹。榄坑村负责人称,盗伐者一般是深夜作案,单靠村里防范非常困难。

研究者通过调查还发现,广东一些地市在保护现状面临的共性挑战压力。2018年,一篇名为《东莞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景观评价》的论文指出,古树名木经历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风雨沧桑,有相当一部分的存在主干严重倾斜弯曲、树身腐烂空洞、水泥硬底化、病虫害侵害等问题。“每年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因疏于看管养护或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而加剧衰弱或死亡的古树名木。”

2016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意见》总结了古树名木保护中存在的若干薄弱环节:认识不到位、保护意识不强、资源底数不清、资金投入不足、保护措施不力、管理手段单一。

保护举措

为树立法,提供更强有力的保护

广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重视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从1985年开始,陆续对全市的古树名木进行摸查,摸查一批公布一批,呼吁广大人民群众和政府一起对它们提供更强有力的保护。这项工作一直持续至今。多年来,广州市乃至广东省都在探索如何在保护中发展,以及在发展中保护,如何可以最大程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经过最新一轮的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广东摸清了“家底”。截至2022年底,广东现有古树名木84390株,其中树龄500年以上的古树761株、名木80株。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古树名木日常养护责任制。”“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生产、生活设施等产生的污染物危害古树名木生长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在限期内采取措施,消除危害。”

今年5月31日,新修订的《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下称《条例》)经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于7月1日起施行。这次时隔26年的修法,为“古树名木保护”设置专章,内容包括古树名木的定义、认定、主管部门、保护措施、日常养护责任等,还对古树名木的合理利用、死亡处理等特殊情形作出详细规范。

保护古树名木,离不开法治保障作为外部约束力。广东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俊光表示,《条例》是广东省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方面的综合性法规,夯实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法治基础。《条例》对砍伐、擅自迁移等八类违法行为作了规定并新设了法律责任。例如,砍伐古树名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处砍伐古树名木价值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保护经费也是值得重视的关键问题。由于缺乏经费保障,保护投入严重不足,古树名木特别是乡村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抢救、复壮等保护措施无法及时实施或实施不到位的情形令人担忧。

2022年12月,湛江市人民政府第十五届3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湛江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为解决古树名木保护资金问题,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古树名木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同时,明确县级人民政府对养护责任人给予适当补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属于集体和个人古树名木并履行保护责任的权利人因保护古树名木受到损失给予一定补偿。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是广东的一张靓丽名片,广州市黄埔区玉岩书院(萝峰寺)有株古荔枝树已有逾千年的寿命,说它见证半部广州史,一点都不为过。茂名作为“荔枝之乡”,全市千年以上荔枝树更是超过350株,500年以上的超过1000株,百年以上的达19400株。

茂名正在推进古荔枝树保护立法工作,推动制订《茂名市古荔枝树保护条例》,让荔枝古树“老有所依”。高州市根子镇古荔园古树守护人何树志对这部地方性法规充满期待。他认为,立法之后将促进古荔枝树保护工作走向法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多方合力

不仅提供保护还提供健康监测

广东省一级古树名木最高树龄已超过1500年。随着古树树龄增加,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加之人为因素、自然条件或病虫害的侵入,古树健康受到影响。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努力留下古树?

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编号44011510220000049的“龙门古树”状态为“衰弱”。如同人的生命,古树的生老病死,无法逆转。一位林业专家说,需要人类去做的,不是改变古树的衰老过程,而是要介导其衰老过程和病理过程,遵循自然规律。

专家团队扮演“树医生”的角色,对“龙门古树”进行望闻问切,开具健康诊断报告,逐步推进古树的复壮工作。巡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当地实现了主管部门、镇(街)、第三方、村民的四级巡查机制,发现树木病害等异常情况就及时上报。

其他地方也在主动落实责任。广州黄埔九佛街建立街、村两级“树长制”,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的职责、评价和监管机制。村里的专职树长每天开展巡查,若发现古树名木出现损坏,要第一时间上报。九佛街还在古树名木上挂了树长责任牌,写明每一级树长姓名,村民遇到情况也可立即联系相关负责人。

科技手段赋能,助力古树名木保护。今年年初,广东林业部门表示已完成对全省828株一级古树名木的视频监控摄像头安装。视频实时监控数据回传至广东省林业监测数据管理平台进行展示,实现24小时全天候精准监控和可追溯保护。具体来说,它有助于实时掌握古树名木的情况,不仅能对濒危古树名木聘请专家进行会诊,量身定制抢救方案,还能第一时间发现折枝、毁损、偷盗古树名木等违法行为。

广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林长制督查考核范畴,推进全部古树名木签订管护责任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联合公安、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建立执法长效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

各级人大代表发挥代表监督职能,视察调研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督促政府职能部门提高管理水平。“不少古树分布在社区村落里,点多面广。但社区工作人员缺少专业养护知识,居民群众对古树认识较少、保护意识较弱等,不时会出现古树周边堆满杂物、养护不及时等情况。”针对上述问题,东莞市人大代表王瑞芬建议加强对养护人员的培训考核,同时提供经费支持,提高养护人员古树名木养护专业技能。

公益诉讼检察制度也在保障古树名木的保护成效。中山市第二市区检察院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经走访摸排,发现相关行政机关对古树的保护工作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影响古树生长环境和造成潜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该检察院依法立案展开调查,就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监管工作向辖区行政机关发出磋商函。行政机关也积极落实了整改工作,并从源头治理着手,印发古树名木管理指引,对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全部落实责任主体和专项保护资金。聘请专家对受损的古树进行除病虫、防腐朽、防雷击等专业维护和抢救复壮。

当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制度优势能够转化为治理效能。目前,各方正形成制度合力,摸清实情、找准症结,探寻解决问题的钥匙,探索具有南粤特色的古树名木保护“广东模式”。

公众参与

多元化参与保护,活动形式翻新

广东江门新会实验幼儿园,一棵百年腊肠树的主干长在室内,树冠则穿顶而出。当年,这棵腊肠树由莫族华侨从南洋带回来栽在自家祠堂天井里。上个世纪80年代,县政府在莫家祠堂原址兴建新会实验幼儿园大楼。为保护这棵树,设计师制订了将树的主干藏于室内、树冠从天花板伸出的方案,形成古树穿楼而出的景观,也成为教育小朋友爱护古树的生动教材。

在广州老城区,类似的场景也随处可见。越秀山、沙面岛、光孝寺,古老的榕树下,街坊们乘凉、谈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古树名木保护中,公众参与的意义至关重要。曾经,是先民们朴素的护树情感;如今,由于参与形式的多元化,全社会的保护动力正被激发。

江门市在多次普查过程中,采访有关部门和乡贤老者,收集古树名木流传于民间的传说、典故、历史名人轶事和群众护树趣事,编辑出版系列书籍画册,让全社会更直观地了解古树名木。

韶关南雄,曾经举办银杏古树认养活动启动。活动方为认养人定制专属认养标牌,并统一悬挂于所认养的果树上。果树种植期间,活动方通过定期的果树照片或直播视频,为认养人提供定期监测服务。在果树到达最佳采摘期时,认养人可到现场体验自摘果实的乐趣。

因应互联网新形势,古树保护活动也在创新。“广州市古树名木保护公益支持项目”上线中山纪念堂的木棉王、白兰、榕树、南岭黄檀等6株古树。市民在捐赠“绿色能量”后,由相关企业平台向负责古树名木保护的单位捐资,支持广州开展古树名木的健康巡查、养护、救护等工作。

“千根万根胡子/系着童年/与蒲葵扇一起摇晃的故事。”打卡古树,为古树写诗,广州的古树保护活动和新潮的Citywalk(城市漫步)结合,引起众多市民的分享兴趣,增进了市民与城市记忆、爱护古树的情感连接。

古树不言,闲看岁月。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相信会有更多的守护者聚在古树下,了解古树、亲近古树,传承古树蕴藏的乡愁。  

文/马辉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广东古树名木保护见实效 建成古树公园210个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1-15
北京首次为古树买“保险” 百株古树开启线上募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0
广东851株一级古树和名木实现“天眼” 视频监控守护全覆盖
中国新闻网 2024-09-27
广东建成古树公园181个 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4-09-25
广东实施“一树一策” 去年抢救复壮古树名木4311株
广州日报 2024-09-24
古树保护有盲区,如何再上台阶?
半月谈 2024-08-20
广东8万多株古树“求认捐”:3年募资10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4-05-10
守护古树名木,共建生态家园
光明日报 2024-04-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