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再入局 消费金融行业“头部效应”凸显
经济参考报 2022-10-22 19:42

谋划三年多的建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建信消金公司”)近期获批筹建,这是继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之后的第三家大行系消费金融公司。

业内人士表示,建信消金公司获批筹建,意味着消费金融公司设立重新开闸,对行业发展具有正面作用。未来,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的竞争,将更多体现为综合能力的竞争,头部效应也会更加明显。

牌照重新开闸

建行近日发布公告称,获批筹建建信消金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72亿元,将作为建设银行所属一级控股子公司管理。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国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注册资本在50亿元以上的仅有招联消费金融、蚂蚁消费金融和平安消费金融。如果建信消金公司以72亿元注册资本获批开业,将进入国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前三。

建行2022年中报披露,截至6月末,该行信用卡贷款9103.1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0.89亿元,增幅1.57%;个人消费贷款2557.6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7.84亿元,增幅9.78%,其中个人快贷余额2068.98亿元。上半年,建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到1.52亿张,净增发卡438万张,累计客户1.07亿户,净增客户233万户;上半年消费交易额1.44万亿元。可以看出,建行在贷款余额、净增发卡量、净增客户等方面具备同业竞争优势。

对于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建行表示,此次投资是本行为促进和支持消费增长、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所推出的重要举措。围绕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和新兴消费业态,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践行普惠金融理念,进一步深耕消费金融领域,为集团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事实上,2021年以来,一直未有新设消费金融公司获批。截至2021年底,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数量为30家,其中具有国有大行背景的分别是中国银行旗下的中银消费金融、邮储银行旗下的中邮消费金融。包括建行在内,目前已有三家国有大行将消费金融牌照纳入囊中。

“建行可以利用其海量用户和生态,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等优势,进一步丰富消费金融业务范围和生态。”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

多家银行排队候场

银行发力零售业务,消费金融牌照是重要“敲门砖”。记者注意到,更多中小银行正在排队等候牌照。今年5月,兰州银行在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表达了申请消费金融牌照的意向;福建海峡银行于近期通过董事会决议,计划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湖州银行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拟申请发起设立以绿色金融为特色的消费金融公司;江阴银行此前也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全票通过拟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议案。而富滇银行、上海农商行、苏农银行、吴江银行等多家银行也计划筹建消费金融公司。

“消费金融公司是专业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正规金融机构,是消费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对中小银行而言,消费金融公司是一张全国性金融牌照,可以助其拓宽经营区域限制;对大型银行而言,消费金融公司业务更普惠,可与现有的信用卡、消费贷款等形成互补。”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他同时表示,从行业看,部分银行设立的持牌消金机构,发展情况不尽如人意。若不引入市场化机制并选择合适的业务发展模式,消金牌照可能成为银行的“鸡肋”。

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说,建信消金公司获批筹建,会加剧消费金融行业竞争,随着大行纷纷“下海”,消费金融行业地位在提升,也预示着会越发正规化发展,对整体行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头尾差距日益拉大

目前,我国消费金融行业正驶入快车道。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1年底,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突破7000亿元,达到7106亿元,同比增长44.2%;资产总额达到7530亿元,同比增长43.5%。

从机构营收维度看,今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营收普遍实现增长,不过行业“马太效应”也在加剧,头部机构与尾部机构业绩差距日益拉大。

中报数据显示,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公司的营收占据“半壁江山”,分别是84.16亿元、57.01亿元、47.64亿元、29.43亿元、31.4亿元。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未来,消费金融公司会在获客能力、场景建设、生态打造等重点领域持续探索尝试,将消费金融业务与股东银行的零售业务充分融合,形成强有力的协同作用,共同提升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水平及能力。

于百程分析,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多体现为综合能力的竞争,未来头部效应会更加明显。除了技术层面之外,包括资金端的多元化和成本,资产端的客群质量和收益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合规经营能力等,都是消费金融公司保持业绩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