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挖掘曹寅残存剧本,北昆《续琵琶》大音希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07 17:19

2022年北方昆剧院庆祝65周年华诞。7月5日,昆曲《续琵琶》在《红楼梦》全本成功上演之后,隆重粉墨登场,一展芳华。北昆的剧目《续琵琶》根据档案整理挖掘的曹寅残存剧本而成。无论是立意、结构、审美形式,《续琵琶》都展示出深刻的思想性,意蕴的丰富性,现实的启迪性。

昆曲《续琵琶》创作于清初,作者是大文豪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当年上演后并未像《西厢记》《牡丹亭》一样声名鹊起。曹雪芹在鸿篇巨制《红楼梦》第五十四回,特别借贾母之口,回忆史湘云爷爷家里曾经演过一班小戏,“《续琵琶记》的《胡笳十八拍》”,以此记录、纪念。曹寅对女性的认识和赞美,视角独到,眼光超前,思想深刻。辅以今天北昆的唯美艺术表达,对中华女儿的全新审美解读,如一坛深埋地下的“女儿红”,陈年好酒,历久弥香。

res04_attpic_brief.jpg

《红楼梦》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曹雪芹对祖父《续琵琶》精神价值的再续。文学巨匠曹雪芹披阅十载,呕心沥血创作《红楼梦》,“为闺阁立传”,关照女性命运,于当时已属“破陈腐旧套”。然缘自有起,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实在早已为之,以《续琵琶》先行为巾帼女儿蔡文姬立传,令人耳目一新。今天北昆剧院接连演出《红楼梦》、《续琵琶》,两剧遥相呼应,流光溢彩,共襄300年间昆曲盛举。

北昆的《续琵琶》演出,尊重原著,以时间为轴,展现蔡文姬的命运抉择。《制拍》一折,演员在舞台上细腻刻画蔡文姬抚琴泣诉命运不公不幸。蔡文姬矢志不渝写史的艺术形像,清新、自然、成熟。人物并非脸谱式的复制,演出富有层次和张力,散发出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5acb35b8a7c24f749579a006a4667992.jpeg

清初曹寅创作的昆曲《续琵琶》上演,并没有激起浪花,在戏剧史上刚刚泛起点点涟漪,即归于平淡。或许是曹寅对蔡文姬的评判标准在当时太过超越时代?或许是蔡文姬以妇女之身一嫁再嫁在当时已是“失节”,又别夫抛子建立所谓“名山事业”,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太过离经叛道、富有争议?亦或话题太过沉重,内乱外侮,民不聊生,加上胡人入侵,总会挑动刚刚问鼎中原的清朝皇帝的敏感神经?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昆曲《续琵琶》剧本渐渐被历史有意无意地湮没、封存。

但这颗艺术的种子已悄然萌芽,茁壮成长,为孕育出曹雪芹、《红楼梦》打下伏笔,作足铺垫。现代剧作家郭沫若的话剧《蔡文姬》重新发现蔡文姬的性格光辉,特别表现蔡文姬于归汉路上,途经父亲蔡邕之墓,把故土重逢却再经骨肉分离的巨大悲痛化作倾盆泪雨,用话剧的激情与昆曲的内敛艺术表现手法互鉴、互补。

北昆的昆曲《续琵琶》从少女蔡琰“豆蔻梢头二月初”的初次登台亮相,到三国风云际会,一代才女去国离乡,深陷失节受辱困境,再到借托梦相遇怀抱琵琶自主踏上和亲之路的王昭君,接续王昭君出塞序曲,终于重新挺立精神价值,毅然做出个人的重大牺牲,完成父亲续写《汉书》遗愿,“虽千万人吾往矣”,舍身取义。

从人性角度看,蔡文姬是弱不禁风的弱女子,却不是张爱玲笔下“两片胭脂夹住琼鼻,笑了,唱了”的小女子,而是能在蛮荒大漠忍辱负重,保留文明火种,重修国史,续写文明的卓然女性。前无古人,来者可追。

民族在离乱中发出悲愤之音,在中国的历史上耳熟能详。诗经中征夫、离妇经受离乱的呻吟、悲鸣,“古诗十九首”中“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老兵,独自一人做熟饭菜,却“不知贻阿谁”的苍凉。蔡文姬所作的《悲愤诗》、《胡笳十八拍》,唐末五代诗人韦庄的长篇叙事诗歌《秦妇吟》,一脉相连,渴望大一统,厌倦战乱已经刻入民族文化血脉。

北昆的《续琵琶》没有止步于个人哀痛、家族创伤。蔡文姬一条柔弱生命,被历史洪流裹挟,于兵荒马乱中,被胡人卷走。入胡,也不与中原精神文化血脉隔断,也要坚持完成父亲修史立国遗愿,忍辱负重入、徐图救挽。归汉,血肉相连的骨肉亲情再次生生被割裂,凤凰涅槃、精神重生。

北昆的经典名剧充分展现了曹寅所创作的《续琵琶》对蔡文姬的理解、同情与敬重。高亢的曲调,衬托出蔡琰柔弱中的刚强。愿以区区一介女子之躯换来无辜生灵不再遭受颠沛流离之苦。

北方昆剧院的昆曲剧目《续琵琶》,在叙事、表演和艺术审美中完成了成功的演出。入胡途中,王昭君托梦,晓以大义,蔡琰完成了第一次的精神蜕变。在左贤王的粗鲁叱骂乃至拳脚相向中,坚守意志,制作《胡笳十八拍》,在十年的漫长过程中,完成了第二次精神飞跃。在父亲的挚友曹操派出使节,以重金赎蔡文姬归汉,一双幼子在身边悲号哭泣之际,蔡文姬完成了第三次精神质的飞跃。在续书完成,蔡文姬将自己献祭于父亲遗志、国家修史立国的事业之时,回首一生,个人遭受命运之苦在所不惜。

蔡文姬的扮演者是梅花奖得主,表演有层次,情绪渲染丝丝入扣。众武生在台上腾挪翻转,生龙活虎,推动剧情节奏紧凑向前。真正的经典,不怕寂寞,甘于奉献,深刻隽永,永远会给人启迪,给予人不竭的勇气、力量。《续琵琶》大音希声,如黄钟大吕,余音袅袅。特别致谢、致敬北方昆剧院保留并精心排演《续琵琶》。经历在岁月的长河中涤荡,“淘尽黄沙始到金”。

文/于佩丽

来源/北青报客户端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北京曹雪芹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1
相隔10载 北昆再赴香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2
红学家拟用AI续写《红楼梦》后40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3
北京曹雪芹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京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5
11部精品大戏坐镇“中轴 · 北京”优秀剧目展演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7
直播预告I 昆曲舞蹈跨界融合 来云端!感受曹雪芹的大爱与大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16
跨界融合《曹雪芹》 舞蹈助昆曲起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3
沉浸式体验戏曲之美,网络达人助“会馆有戏”话题登热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