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大凉山小伙全奖直博”打破下沉螺旋的精神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19 14:54

“初中时拥有了自行车去县城走读”“冬天脚上长满冻疮,夏天暴雨打湿衣服”“大学时勤工俭学,靠自己负担了全部学费、生活费”……近日,南京大学一份毕业论文致谢引发网友关注。出生于四川凉山州冕宁县一个小村庄的陈时鑫,是该校一名大四毕业生,获得了去香港中文大学全奖直博深造的机会。(6月19日《钱江晚报》)

从乡村小学到县城初中再到省城高中,从南京大学到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全奖直博的机会,这位大凉山小伙子在学历阶梯上不断奋勇攀登。不少像陈时鑫、苏正民一样的大凉山儿女,通过教育打破了“出身越差,上的学校越差,将来找的工作越差”的“下沉螺旋”,打破了“辍学—打工—结婚生育—打工”的宿命,彰显了教育的力量。

一辆自行车,一段求学路,寒门子弟的求学道路,往往比普通人要曲折和复杂一些。不论是小时候常常在田里帮着妈妈做农活,还是为了节省生活费每天骑着自行车来回跑,抑或是在大学期间实现了自食其力,生活的磨砺助力了寒门子弟的精神成长,让他们具有更加强大的内心世界。

寒门子弟的成长成才,固然离不开他们个体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也离不开通过专项计划、自强计划、筑梦计划等手段对农村学生进行“弱势补偿。此外,一些好心人也坚持捐资助学,确保寒门子弟不因经济因素中断学业。每一个寒门子弟的“逆袭人生”背后,隐伏着许多人的关爱与帮助。

教育分层影响社会流动,在教育分层中“更上一层楼”,显然有助于促进纵向的社会流动。“大凉山小伙全奖直博”取得了让不少人羡慕的成绩,未来可期;难以从家庭得到足够庇护和呵护的寒门子弟,不仅有艰辛的求学故事,也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精神力量。正是有了对“读书改变命运”笃定的文化信仰和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正是教育这盏希望之灯始终没有黯淡和熄灭,这些寒门子弟没有沉沦和放逐自己,而是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

寒门学子的求学故事,不仅是破茧成蝶的角色蜕变,更是对信念与理想的执着与坚守,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互联网时代得到迅速传播,引发众多读者的共鸣共情。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许多家庭对孩子既“不差钱”,也“不缺爱”,为何家庭教育的质量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家长觉得自己很失败、很挫败?说到底,“儿童中心主义”让家长们对孩子们太过宠溺、保护得太好,让孩子们缺乏经历风雨的机会;这固然有利于防范风险,却也让不少孩子失去了精神成长的契机。

“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教育给予人的深刻影响,往往是绵延一生的。读懂“大凉山小伙全奖直博”,从中借鉴成功经验,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有助于青少年成为更加强大的自己。

文/杨朝清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大凉山里的足球很纯粹
中国青年报 2024-08-20
​谁把大凉山当“公益秀场”?“支教研学”乱象调查
华西都市报 2024-06-24
安徽小伙辞职前往大凉山义务支教6年成校长 他说已经离不开240名师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0
烟台小伙支教大凉山:山里的孩子心向大海
中国新闻网 2023-10-08
论文致谢走红小伙 返回母校读研 未来计划回凉山工作建设家乡
成都商报 2023-09-06
大凉山孩子们的歌声唱响开幕式,总导演讲述创作历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7-29
成都大运会 | 大凉山的歌声唱响开幕式
新华社 2023-07-28
大凉山“百年乡镇中学”盼来新球场
中国青年报 2023-07-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