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领域的碳减排有望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这将进一步扩大我国碳交易市场的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并推动公众绿色出行。
目前,广州、北京等多地的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已开始低碳出行碳普惠交易探索。但在碳普惠项目方法学开发、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交易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今天(6日)宣布与嘀嗒出行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低碳出行推广和传播、碳普惠项目方法学开发、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交易、个人碳账户、绿色金融与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投资合作等领域开展合作。
今后,广东用户参与顺风合乘的碳减排值,将有望申报广东省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并作为补充抵消机制进入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孟萌表示,交通领域碳减排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民践行低碳生活的有益尝试。在出行选择多样化的今天,合乘出行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既可减少城市道路交通的压力,又能减少单次出行产生的碳排放,可谓一举两得。
“广州、珠海等城市都在积极打造绿色出行试点,同时广东省也有最健全的碳普惠交易机制。”孟萌称,此次战略合作,旨在共同打造全民参与的低碳出行模式,并率先尝试在广东省进行碳普惠交易。
去年9月,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碳中和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论坛上,高德地图与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就相关出行活动产生的1.5万吨碳减排量达成交易,完成了全国首个全方式绿色出行碳普惠减排量交易。
碳普惠制是指为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和赋予一定价值,并建立起以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一种正向引导机制。
北京绿普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四川泸州、江苏苏州等地推广的碳普惠活动,量化和记录的场景包含骑行、公交地铁出行、机动车停驶和ETC等,合作企业包括美团、百度地图、货车之家等。截至今年4月22日,“绿普惠云”已量化并记录减排人数333万人,减排次数1.08亿次,减排量3.86万吨。
业内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交通领域碳计量仍面临着标准不统一、减排量重复计算、缺少第三方核证等问题,在碳普惠项目方法学开发、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交易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各方加强合作,不断探索创新。(章轲)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