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小红门:组队驰援封控区居民 日均服务50余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22 10:09

3月16日清晨,朝阳区小红门牌坊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袁鑫带领9名工作人员迅速组成疫情防控小组,第一时间进入肖村封控区支援。

“您好,大爷,如果生活中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但是居家健康监测期间绝对不能出门。”每天,袁鑫都会带领牌坊村的工作人员在肖村封控区开展“敲门行动”,不断完善台账、对接需求、宣传防疫政策,对特殊需求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取快递、送外卖、换水、换煤气、抢修电线、入户核酸、发放物资……据统计,截至目前,袁鑫为居家健康监测居民取快递、送外卖800余件,更换桶装水53桶、液化气22罐,平均每天为50余户居民提供服务。

袁鑫表示:“作为一名拥有20多年党龄的党员,作为牌坊村的党总支副书记、支援肖村的村干部,自己要坚守岗位,彰显干部的战‘疫’担当,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早上五点天还没亮,杨海连早早起床,熟练地穿戴好全套防护装备,登上管控区闭环车辆前往鸿博家园一区12号楼。这天,正巧是她的上午班。人还没走到12号楼,杨海连手机里的微信提示音便已经响了起来,拿出来一看,原来是居民的购药需求私信发过来了。“临时管控期间,小区实行只进不出的政策。居民的购药、就医、维修等需求需要经由我们整理后上报至相关工作组。”杨海连介绍道。

数据统计、信息摸排、运送快递、需求对接、政策解答……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们身兼数职,忙起来的时候有时连口水都来不及喝。当被问及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时,杨海连脑海中率先想到的,便是自己所包单元的热心居民孙海军在临时管控首日捐助的一箱水了。“那天,我们凌晨便被召集到鸿博家园一区,紧锣密鼓地开展各项封(管)控措施。期间,孙海军就跟我说:‘进来喝口热水休息一下吧,我家还有箱水,你们拿去喝。’道了声谢后,我们又继续忙其他事情了。”杨海连回忆道。等杨海连再次碰到孙海军时,孙海军说:“水我已经放楼下防疫服务岗了,你们记得喝。”“当时感觉心里特别温暖,接下来的工作又有了动力。”讲述时,杨海连语气中仍带着感动。

由于目前形势严峻,杨海连的丈夫张建成也被调至鸿博家园第三社区支援大规模免核酸筛查工作,连日来,回家时常常已经是半夜了,家里的孩子只能让父母照看一下。“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我们夫妻二人都是共产党员,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是我们的职责,只要身后的居民能够平安,我们的辛苦与努力就没有白费。”杨海连说道。

鸿博家园一区5号楼人数约占总人数四分之一,如何更好、更快地开展各项工作是李蒙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5号楼防疫服务岗内,整整齐齐挂着6本工作日志。翻开一看,里面详细记录着本单元居民当日需求与工作建议,每一项完成的需求后面都画着一个对勾。

“我们通过核酸检测、安装门磁、发放物资等工作,不断完善含有基础信息、疫苗接种情况、老弱病残孕等内容的大工作台账,同时每天动态更新工作日志,一是确保交接班工作内容清晰可见,二是居民需求及建议不丢不漏。”5号楼楼长、龙爪树村党总支副书记李蒙介绍道。

此外,李蒙还借助核酸检测等大事要事,跟随组员到不同单元门开展工作,从中发现工作的亮点与不足,总结工作经验及方式方法,并及时向其他包楼组员传达学习。

“在负责信息登记录入时,我发现东软系统每登记一百人后便会出现速度慢等状况,到时只要重新登陆便可解决。对此,我立即前往告知另一通道组员,一次次不断完善各环节流程,5号楼的核酸检测用时也在不断缩短。”李蒙说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泽伟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朝阳区小红门乡新增便民充电桩解决安全隐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2
朝阳区小红门乡新建车棚为电动车住安新“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4
朝阳区小红门乡迅速清理辖区倒伏树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4
朝阳区小红门乡持续聚焦群众“关键小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6
朝阳区小红门乡“接诉即办”解决居民难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7
朝阳区小红门乡持续发力解决居民“烦心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2
朝阳区小红门乡助孤寡老人搬“新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2
朝阳区小红门乡实施“微改造”便利居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