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楼财经 | 费率优惠活动频频 银行理财开打“价格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24 19:24

进入2022年,关注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会发现,各家银行和理财子公司频繁发布理财产品费率优惠活动的公告,争相用更低的费率吸引客户。1月以来,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兴银理财、交银理财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频繁发布费率调整公告,阶段性下调其发行或代销的理财产品部分收费的费率,下调幅度十分可观:有的费率打5折,有的降为原来的三分之一,还有些收费项目直接降至0。

业内人士提醒大家,理财产品的管理费、销售费等各项费用属于“刚性支出”,即使理财产品出现本金亏损时,这些费用也不会被减免。需要注意的是,理财产品的费率信息通常不会出现在产品海报中,而是“藏”在了产品说明书内,很容易被投资者忽略。购买理财产品时,通过“货比三家”,选择费率较低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提高了投资收益。

不少产品销售费率打五折

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今年1月以来,招行官网产品公告栏目隔三差五就会发布产品费率优惠的公告,仅1月28日和29日两天,就连发十多条,涉及旗下多只理财产品。

其中“招银理财招赢开鑫宝现金管理类理财计划”等产品的销售费率从0.2%下调至0.05%,降幅高达75%,优惠日期为2月1日至2月15日;“招银理财招睿月添利(平衡)2号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等多只产品优惠后销售费率从0.15%降至0.05%,下调了三分之二;“招银理财招赢聚宝盆5号现金管理类理财计划“等产品的销售费率从0.1%降至0.05%,减少了一半,优惠期为2月1日至2月15日;“招银理财招睿金鼎七个月定开2号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从0.2%下调至0.1%,也打了五折,优惠日期从2月17日至9月19日。

2月16日,交银理财公告,交银理财稳享精选资产1年定开 202201 理财产品3月2日(含)起对销售手续费率给予阶段性优惠,销售手续费由0.3%/年降至0.2%/年。

产品管理费率多为3-8折 有的降为0

除了销售费,部分理财子公司还主动下调产品管理费,折扣幅度多在3折-8折之间。

比如,“招银理财招睿颐养丰润三年封闭4号增强型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在2月9日至8月8日期间,固定投资管理费率从0.30%/年降至0.10%/年,只相当于原来的三分之一。

2月22日,光大理财公告称,为了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将于2022年2月25日(含)至2023年5月25日(含)开展阳光金 15M 丰利增强7期理财产品的管理费优惠活动。活动期间管理费为0.4%,而非活动期管理费则为0.5%。

2月18日,兴银理财发布公告称,自2月22日起,兴银稳添利周盈1号、兴银稳添利周盈1号B两只产品管理费分别由此前的0.3%下调至0.1%,优惠截止日将另行通知。

还有产品的投资管理费直接下调至0。招银理财公告称,自2月17日起至5月17日,“招睿增利A款42号封闭式固收理财”管理费由0.2%降为0。

也有产品管理费和销售费同时下调。2月21日,光大理财公告称,从2 月 23 日(含)至 2022 年 3 月 16 日(含),将“阳光金天天盈”产品的管理费从0.30% 降至0.10%;销售服务费从0.20%—0.25%降至0.1%。

部分产品的申购费和赎回费也降了

一只银行理财产品从头到尾运作下来,会涉及到多项费用,主要包括:认/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销售服务费和托管费。目前银行理财推出的阶段性优惠主要集中于销售费和固定管理费。

跟公募基金不同,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认/申购费和赎回费都为0。所以,很多人买基金时都对认购费、赎回费斤斤计较,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就完全不考虑收费问题。

事实上,现在也有不少银行理财产品要根据金额大小收取不同比例的申购费,同时根据持有时间的长短收取不同比例的赎回费。总体来说,购买金额越大,申购费率越低;持有时间越长,赎回费率越低。

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这波费率“打折”促销活动中,一些银行理财产品的申购费和赎回费也降了。

比如,光大理财于2 月 14 日(含)至  12 月 20 日(含)期间开展阳光金 2号(EB1888)理财产品赎回费优惠活动。非活动期间,持有期小于 360 天,赎回费率为0.50%;活动期间,持有期小于 360 天,赎回费率打五折,降为0.25%。

银行理财产品今年波动加剧  不少权益类产品出现亏损

理财产品费率优惠活动同时出现的还有银行理财产品最近的净值波动加剧。开年以来,随着权益和债券市场调整,银行理财产品量价齐跌,权益配置比例高的理财产品出现亏损。不少产品净值都出现跌势,有的甚至跌破初始净值。

中国理财网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3日,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存续理财产品累计有8346只,其中536只理财产品净值破1,占比超6%,其中,与股市关联度较高的权益类产品是“重灾区”。

据报道,理财子公司目前已发行的所有混合类产品近3月总体净值增长率为-0.46%,波动率为2.40%,最大回撤率为1.53%。

统计发现,今年以来,有数据的160多只权益类/混合类理财产品中有六成年内收益为负,其中尤以权益类净值回撤最大。从产品结构来看,当前理财公司参与权益配置的主要方式仍是FOF(基金中的基金)模式,但目前已有超过1/5产品跌破净值。

各大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额吐槽自己买的银行理财收益都出现了负收益。有人买的一年期产品,15天过去了收益率为-0.06%;有人满怀期待第一次买某国有大行的理财产品,昨天一看,亏损近1400元;还有人晒出了自己在某股份银行的每日收益,2月15日盈利为13055.61元,2月24日就只剩下12850元,不到10天的时间就少了200元。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银行理财大规模推出产品费率优惠,除了希望吸引新客户,也是想通过让利来对冲产品业绩波动带来的市场负面情绪,安抚客户。

投资者要有平常心 要用长期视角看待理财产品

投资者应如何理性看待银行理财产品的这种波动?未来如何优化自己的资产配置?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佩珈指出,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或成常态。当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银行理财产品全部采用市值法进行公用价值计量,银行理财产品的估值会出现“随行就市”的新变化。也就是说,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将反映每日底层基础资产价格的一个变动,这个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总体看,产品净值波动加大是大概率事件。在市场走弱背景下,确实有可能出现更多理财产品“破净”的情况,投资者需对此保持平常心。

李佩珈强调,产品“破净”只是估值方法调整引起,未必意味着发生绝对亏损。因此,投资者对产品在某一个时日的“破净”要客观理性看待,跳出“逐日盯市”心态,学会更多从月度、季度、年度等中期或长期视角来衡量产品的表现。

“最重要的,是要考虑为不同产品做好资产组合,提高综合收益率。目前金融市场分化,避险类资产价格上行,风险性资产下跌,投资者应根据所持产品底层基础资产的差异,结合不同产品的发展前景和收益率做好综合搭配,比如黄金价格走高,而股市相对较弱,可适度少增加黄金,进行低风险类金融资产配置。”李佩珈建议。

资深行业专家周毅钦认为,如果投资者想追求比银行存款略高的收益,就要开始适应相应的风险。 即使风险承受能力较强,投资者也要改变“低头闭眼”买理财的方式,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

也有理财专家建议,投资者最好不要通过单一银行进行银行理财投资,可将资金分散至不同银行的不同产品中。如果无法接受理财出现亏损,可以选择保本保收益的银行存款产品,比如大额存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0费率、1分钱起购 银行理财花式营销揽客
经济观察报 2024-12-02
费率最低降至0,这些理财你上车吗?
​中新经纬 2024-11-29
低至0%!理财“费率战”再起
国际金融报 2024-11-29
银行掀新一轮“降费潮” 多款理财产品低至“0费率”
中国经济网 2024-11-27
险企备战来年越来越早 花式营销锁定客户 能否撬动业绩增长
中国证券报 2024-10-27
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下调产品费率 部分产品实现“零费率”
证券日报 2024-10-25
半两财经|“0费率”再现 银行理财又掀“价格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4
银行理财产品费率竞相打折促销 零费率再现
证券日报 2024-06-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