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植发消费维权要走出“数头发”尴尬局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14 16:10

我国超过2.5亿人有脱发困扰,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且近些年脱发群体呈年轻化趋势。脱发广泛存在,导致植发手术十分火爆。但据媒体调查发现,植发效果不理想,术后维权难现象非常普遍。原因是,目前没有一家专业机构可以准确检测植发毛囊的存活率。有律师指出,对于毛囊存活率和治疗效果如果没有可量化的鉴定手段和标准,司法机构难以针对合同效果进行准确评估,即便消费者提起诉讼,效果也非常有限。(2月14日《工人日报》)

植发维权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双方在各说各话时,很难用客观指标来决断谁的理由更充分。比如,植发广告和合同中承诺毛囊成活率在95%以上,但植发后消费者认为毛囊存活率仅为50%,服务没有达到承诺的效果。由于毛囊存活率缺乏量化鉴定手段,就无法判断出毛囊的实际成活率,除非双方在植发前后一根一根地数头发,否则这事似乎怎么也扯不清。但头发何其多,且旧头发和新生头发难以分清。这就意味着,植发维权容易陷入需要数头发、但又无法数清的困局。

若想走出这一困局,首先应该认识到,植发不仅属于医疗的范畴,而且技术含量颇高。这样一来,一些生活美容机构越界做植发生意,或者医学机构超范围执业、以及使用资质不全的人植发等,则不管植发是否达到了承诺的效果,也不管毛囊成活率究竟是多少,均应判服务方侵权。性质比数量重要,植发行为非法,再高的毛囊成活率都失去了意义。只要明确了这一点,那么,很多植发维权本就不应存在争议。

对于合法的植发医疗服务,则可以从医疗法规当中找到处理维权纠纷的办法。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法规是,《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由此看来,“当时的医疗水平”是一个评判医疗服务质量极为重要的参照。只要找到了这个参照标准,那么,远超这个标准的广告宣传与合同承诺,就很可能存在虚假宣传,而一旦产生维权纠纷,标准之下的服务提供者,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果说,植发行业缺乏质量标准,那么,根据《侵权责任法》的相关条款来理解,当前所缺乏的,主要是植发行业“当时的医疗水平”这个标准。其实,更全面、更专业的行业规范与标准,也以这个初始座标为前提。也就是说,只要通过病案调查和循证医学等医学科研方式找准植发行业“当时的医疗水平”,然后再确定一个权威的第三方机构根据这个标准进行评判,那么,植发消费维权就有望走出当前的困局。

文/罗志华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植发后发际线形态难看取发区变秃男子提起诉讼 法院:无资质植发 退赔18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3
北青洞见丨任泽平进击百亿“生发”市场,我的秃头,到底谁来拯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7
北青快评 | 医美维权要走出“自留证据”困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6
半两财经 | “秃如起来”的植发经济成新风口 专家:植发不能阻止脱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17
生姜抹头能长头发?手术植发一劳永逸?防脱误区你中了几个?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2-11-15
雍禾医疗新品牌“发之初”正式发力女性植发新赛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22
90后年轻人成植发主力军 植发消费热,纠纷界定难
工人日报 2022-02-14
“头顶经济”持续升温:广告太忽悠 消费需谨慎
北京日报 2021-12-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