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考古揭秘史前人类食物加工方式演变
科技日报 2022-01-19 20:50

记者从中国科大了解到,该校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杨玉璋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合作,对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出土部分石制工具表面提取到的残留古代淀粉粒进行了植物种属来源和损伤特征分析,首次获取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植物性食物加工工具磨盘磨棒向杵臼组合工具转变的直接证据。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考古断代学》上。

史前人类食物加工方式演变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早在距今2.8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我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早期人类已经开始使用不规则的石质研磨工具,并在距今9000-7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阶段发展到顶峰,形成形态规整、制作精良的磨盘磨棒组合工具。然而,在进入距今7000年后的仰韶文化阶段后,该类工具却快速消失。有研究认为,随着农作物在人类食谱结构中比重的迅速上升,杵臼类具有更高效率的脱壳工具逐渐取代磨盘磨棒成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以来的主要食物加工工具。但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证明上述食物加工方式转变的发生。

安徽蚌埠双墩遗址是淮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过渡阶段的代表性遗址。考古发掘人员在该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同时发现了磨盘磨棒与杵臼两类石质加工工具。研究人员利用淀粉粒分析方法,对该遗址出土的6件石器表面古代淀粉粒残留物进行了提取,发现了来自小麦族、水稻、薏苡、莲藕、豇豆属等不同植物种属的古代淀粉粒。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工具表面提取到的淀粉粒种类及损伤特征皆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制作简单粗糙的石质磨盘已不具有研磨功能,且加工对象也较为单一。而杵臼类组合工具则同时具有砸击和研磨两种功能,其加工对象更为多样。最为重要的是,农作物水稻的淀粉粒仅发现于杵臼样品表面。这一发现为研究距今7000年前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杵臼类工具由于其更高的脱壳效率,逐渐取代磨盘磨棒成为专门的农作物加工工具提供了直接证据,对研究我国史前先民食物加工工具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文/科技日报记者 吴长锋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浙江衢州发现迄今世界最早稻田 距今约9300年至8000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9-15
聚焦史前和夏文化考古发现,国家文物局通报3项考古最新进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3
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调查项目发现遗址68处
中国新闻网 2024-08-23
东传西递 南来北往 这处遗址曾连续使用近4000年
央视新闻 2024-01-29
山西大同借省校合作探索“考古+”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新闻网 2024-01-18
江汉平原先民如何适应复杂自然环境?科技考古揭秘史前人地关系
中国新闻网 2023-03-11
河南安阳发现距今约7800年的聚落遗址
新华社 2023-03-11
河南安阳发现距今约7800年聚落遗址
新华网 2023-03-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