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比取消,众望所归
盖世汽车 2021-12-30 16:00 阅读量:50998

2022年1月1日起,我国将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

从2018年开始,汽车行业外资股比取消限制的5年期已到。这段历史,通俗的来说,就是先限制外资,培养下自己的产业。自己的产业有竞争力了,再开放最后直接取消。消息一经发出,从此再无人争论,只有围观群众默默鼓起了掌。

“简单说就是汽车厂开始斗,消费者得利”、“让那些摸鱼的车企都死掉”、“新能源时代真的要来了 ”,而更多人则对自主品牌抱着“怒其不争”的态度。确实,理论上来说,合资股比的取消让自主品牌面临着更严峻的形势,但它们真的无力与外资品牌抗争吗?

“开门迎客”

回顾自主品牌这几年,尤其是一些自主品牌依靠合资品牌带来丰富的利润而不思进取。当股比开放的深渊巨口已经来临,这些躺着数钱的自主品牌终于尝到亲手播下的苦果。华晨“失马”、大众控股江汽,更有四川现代独资、特斯拉独资等,不断冲击着自主品牌。

“自主与合资一战,这是躲不过的”,众泰、力帆、华泰、比速、裕隆、华晨、猎豹等一众弱势自主品牌逐渐消失在历史舞台,而吉利、长城、长安等强势自主品牌正以一种意想不到的速度飞快发展,持续引领着中国车市生变。

近年来自主品牌车企厚积薄发,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力和品牌力,打造出一批明星产品,满足并引领了市场需求。受疫情和供应链影响,车市逐渐分化,在合资品牌纷纷下滑的同时,自主品牌却能顽强顶住压力,实现逆势增长。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840.6万辆,同比增长25.1%,其市场份额由37.7%提升为44.1%,较同期大幅提升。而在10月份,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更是膨胀至47%,达到历史顶点。

自主品牌为什么能强势崛起,并非仅仅是德系和日系丢掉市场,自主占了便宜,而是自主品牌从产品的设计、研发、技术、产品力,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层面,实现了全面的进步与进化。同时,高端品牌产品份额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除了市场份额,从最新公布的2021年汽车品牌单车均价来看,自主品牌也开始超越合资品牌。蔚来单车均价超过雷克萨斯、宝马;理想单车均价位于奥迪、特斯拉之上;小鹏、红旗单车均价也达到了20万元以上。

如果有人反驳说头部新势力虽然单价高,但是样本量基数低。那么再看传统车企高端品牌的销量和单车均价,领克超过大众;WEY超过马自达;广汽埃安、比亚迪和传祺的单车均价都超过日产、现代和雪佛兰,这些例证无疑更有说服力。

今年是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周年,在这二十年里,中国经济以及汽车产业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中国新车销量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中汽协预计2021年有望实现3年来的首次正增长,2022年的销量预计有望超过2700万辆。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墙内开花结果,同时也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优异的表现。2021年前11个月中国汽车累计出口量达179.3万辆,同比增长1.1倍。其中,11月出口量高达20万辆,同比增长59.1%。随着多重利好因素的显现,预计2021年全年出口有望超200万辆。

当外资品牌将触手不断伸向中国市场之际,自主品牌也在全球市场上与外资品牌正面硬刚。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分析,一方面因为疫情,海外当地供应跟不上;另一方面中国汽车性价比确实很高,产品档次提升了。

自主品牌制造水平逐步提升下,乘用车出口持续提升,新势力车企逐步开启海外市场战略,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快于传统能源汽车,而新能源汽车也是自主品牌向外资品牌正式宣战的重要一环。

“换道超车”

市场光景好的时候,即使是弱势企业也能享受到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红利。当市场下滑、竞争加剧的时候,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就更加明显。在民族汽车品牌向上这条路上,大多数企业仍然在摸索着答案。

合资股比取消信息发布的另一边,一场以“融合与竞争——变革的力量”为主题的泰达汽车论坛年度之声的活动也落下帷幕。“我们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能源革命,双碳目标将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并深刻影响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碳中和战略背后,是汽车企业低碳制造、低碳产品、低碳商业模式的全方位竞争。借助新能源汽车的先发优势,中国汽车产业不再是被甩在后面的追赶者,部分企业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跑者之一。

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1-11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2.3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均增长1.7倍,市场渗透率继续提升至12.7%,全年有望达到340万辆,同比增长1.5倍。

2021年,蔚来、小鹏、理想、哪吒等造车新势力交付量持续突破,屡创新高,单月销量已超过1万辆。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基本实现了从政策驱动为主,向市场拉动消费为主的转换,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越来越高。

另外,传统车企也在新能源布局上不甘示弱。它们追求品牌向上,布局高端智能电动。同时立足传统车企优势,推出纯电+混动两步走。资料显示,2022年各自主品牌具有竞争力的新一代混动车型将陆续上市,为新能源汽车增长提供可靠支撑。

目前,随着新生代消费者逐渐成为购车主体,消费升级、个性化需求日渐增多,消费者对汽车产品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汽车不仅仅只是交通工具,还扮演着情感延伸、移动出行伙伴等多重角色。

如今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呈现出汽车+科技、汽车+用户的显性特征,传统汽车企业真正的优势是什么?除了技术储备外,还有互联网和科技公司的介入,推动着新能源汽车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这是外资车企的弱点,却是自主品牌具备的独特能力。

曾经有些车企担忧股比开放不仅仅会挤压自主品牌,同时也会对产业链中的零部件板块造成冲击。殊不知如今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也迎来强势复苏,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前10月,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共新注册12.9万家,同比增长76.7%,成为市场最受追捧的热点板块之一。

当外资股比取消,自主品牌从未如此自信和进取。而自主品牌通过全资或是入股的方式收购知名外资品牌实现快速扩张已经不是新鲜事,上汽收购MG、吉利收购沃尔沃、吉利北汽欲增持戴姆勒、比亚迪拿下腾势90%股份,都是自主品牌由弱到强的有力见证。

20年前,有车企领导人说过,“自主品牌要耐住寂寞20年”。而20年后的今天,实践证明民族汽车品牌已经熬过了寂寞期,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东吴证券近期也发布报告称,是时候寻觅世界级自主品牌车企。

编辑/陈正忠

相关阅读
哈弗品牌新能源战略发布会在京盛大举行
盖世汽车网 2022-08-23
7座纯电MPV又来新选择?吉利LEVC TX5实车曝光
盖世汽车网 2022-08-17
4月国内乘用车召回37.02万辆,特斯拉“登顶”、汽车远程升级技术引发关注
中国经济网 2022-05-06
中国品牌集体爆发:智能化成竞争胜负手
车云网 2022-04-19
爱驰2021年海外出口量同比增长6成
盖世汽车 2022-01-23
雷克萨斯未来计划生产百公里加速仅为2秒的跑车
凤凰网汽车 2022-01-03
新能源专属车险上线,官方:费用大多持平
盖世汽车 2022-01-01
车展·观察 | “超车”,请注意
盖世汽车 2021-11-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