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农学专家的博物学解读,一起“穿越”吧!
文汇报 2021-12-19 09:44

欧阳修笔下林中啼叫的“青竹笋”是何物?苏轼诗歌里把北宋大臣活活吓死的“荆州鬼”到底是个什么“鬼”?

这些都可以在农学专家胡淼先生的新作《中华生态古诗的博物学解读》中找到答案。这也是他继《诗经的科学解读》和《唐诗的博物学解读》之后历时八年的心血之作,本书一以贯之胡淼几十年来的著书理念:想搬走这些阅读上的千年拦路虎,让今人能够通过识得这些博物名称的真身,来揭示诗歌写作技巧和讽喻美刺的意义,实现某种意义上的时空“穿越”。

事实上,对诗歌作品中提及的物类做注疏解释从而去理解作品本意的做法,古已有之,明代毛晋的《毛诗陆疏广要》《毛诗名物考》等可称力作。回溯到近现代,早在民国十四年胡适就曾提出要对《诗经》进行“训诂和解题”,这训诂就涉及到用“小心的精密的科学的方法”。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分工的逐渐明确,文人和社会生产慢慢脱离:人们常常因为懂科学而不谙古文,望而生畏,或是国学功底深厚却不精于科学,有的甚至宁愿对古诗文中的内容处于懵懂状态而惧怕打碎文字的朦胧之美。正因如此,胡淼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这之中存在因沟通不畅所导致的信息短板。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固然美妙,但“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是胡淼作为科研人员的信仰。

据统计,全书一共选用156位作者和6篇民歌民谣乐府在内的共366首诗篇,另外,书中又全文引用了7位作者的诗歌9篇,两者加起来,则一共是165位作者的375首诗篇。

在本书的视野中,收录多、贡献大的,依然是历代推崇的那些著名诗人,但也有些变化。比如宋代基本是欧、苏、陆三驾马车,但同样也挖掘出一个人,就是张镃。虽然只收他一首诗,因为他是第一个,也可能是唯一一个记述灰蝶的古人,这从胡淼的角度看来,必须使其占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又比如满清皇帝乾隆的诗,不经意间收留了八首,倒不是因为他的诗写得好,只是诗中的内容比较合适而已。金元明清的古诗虽然式微,但有些诗似乎更加“专业化”、具体化了,有的近乎科普白话诗。值得一提的如其中的《鼠死行》,其可称世界鼠疫研究的重要历史文献。

胡淼自述,本书取名《中华生态古诗的博物学解读》,除了从这个侧面向大家展示祖国河山有多么辽阔壮丽,她养育了多少优秀儿女、先贤人物,创造了多么灿烂独特的中华文明等等之外,还紧扣人与自然生态环境这个主题,从衣食住行,京都与地方城邑建设,水陆交通、农牧百业,生活方式、社会文明,生老病死、婚丧习俗,山水风雨等非生命界,及草木虫鱼鸟兽等生物界,在演发和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的作用,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解读欣赏,顺便阐述人类的历史功过与重大责任。

自从世界各国相继进入工业化以来,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与物种消失的速度空前加快,加上水气土圵与食品污染的威胁无处不在,令人惊怵。几乎可以证明,人如何对待自然,自然就会如何对待人。从而告诉人们,只有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才能建设健康益寿的生活环境,获得有质量的生活享受。

来源/文汇报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世园会“川字号”展园 与恐龙“不期而遇”和“诗仙”李白同邀月
成都商报 2024-05-06
赏读|他用诗词滋养了我的心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6
赏读|他用诗词滋养了我的心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6
文学|刘梦溪:《诗经》是尚古社会的壮丽史诗
中华读书报 2023-11-06
文史|人生之喻:古代诗歌中的飞蓬
中华读书报 2023-09-20
“穿越”古今、夜宿体验……“10后”们的博物馆暑期研学游有哪些新玩法
中国青年报 2023-07-21
文史|读懂李白诗的四个关键
中华书局1912 2023-07-14
这个夏天 一起去国家公园和它们“偶遇”吧
央视新闻 2023-06-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