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评老人吊炕取暖被封炕:一味追求“面子”容易丢“里子”
央视网微信公号 2021-12-18 09:51

近日,两名80多岁老人违规用吊炕取暖的通报,引起广泛关注。据山西运城盐湖区通报:吊炕封堵并拆除烟囱,但背后问题值得深思。 此类现象,近年不少,总体而言,基层政府想,如何保卫蓝天,老百姓则关心,如何温暖过冬。于是,农村推行“煤改气”“煤改电”以来,政府的惠民政策给了,钱也花了,但有些群众并没完全接受这样的实惠,反而觉得诸多不便,“只改不用”的现象不少。

环保,还是民生?

问题根本矛盾在于:污染治理和民生保障双重目标之间有时是不一致的。

过往冬天,特别是北方地区的雾霾污染触目惊心,各级政府下定决心治理,出台了“禁烧”、“煤改气”、“煤改电”等政策,投入了大量行政资源。从初衷看,环境治理是正确的发展道路,老百姓也拥护更环保、清洁的生活方式,但实践总比设想复杂得多,执行之“急”,和生活方式改变之“慢”,一时间难以调和,出现了诸如独居老人被封炕冻。

此前还有一些民众因气荒、供暖迟滞受冻,以及小学生上课被冻的窘境。

政策是可以有优先级的,在空气环境总体向好、清洁能源普及的长期性、以及眼前寒潮频发的时点下,群众的实际取暖需求又是第一位的。

北方地区,冬日生活围绕炕而展开,像85岁老年人“偷偷”用柴烧炕,吊炕被封之后,穿着厚衣服睡觉,其实都只是取暖这个基本生存需求。如果不能满足取暖的基本需求,就算空气突击变好了,政策阶段性达成了,但人都生病了,痛苦了,政策成本和“负外部性”就太高了。

清洁用能的打开方式完美吗?我们看到,此事中基层政府为两位老人家配备了小太阳取暖器和采暖设备,进行了硬件上的清洁能源改造,算是暖心之举、惠民之策。

不过,先得思考一个底层问题,电能取代煤、气、柴、油就清洁了吗?不一定,必须看电是如何发出来的。如果电能依旧是烧煤发电,只不过是一次“污染转移”,本身并不环保;如果电能是光伏、风、水等天然方式生成,则的确清洁,但这种新能源方式自身还处在发展和普及中。

其次,思考一个理论问题,很多农村地区使用现代取暖设备了,但这种配置是基于城市住宅楼的建构实践而来,与农村房屋空间结构和建材、密闭性和面积情况兼容吗?与农村老人生理感受适应吗?从此例中老人的体验看,小太阳电热,不暖屋啊!而且有些老人闻不了热风器出的热气。因此,系统性的清洁工程应综合考虑。从电源、电器到房屋等多个环节的能效利用,要多想几步,“水土不服”的策略往往适得其反、本末倒置。

再者,要思考成本问题。清洁能源时下的成本还是较高的。我们看到了当地政府的诚意,他们给每家农户发放一次性取暖补贴,大幅降低了用电成本。但补贴结束了以后呢?不少农户家里保留锅炉、炕,或许考虑等补贴结束后重新启用,毕竟烧柴火是零成本的。我们不必刻意批评这种“理性人”的计算,只是需要思考事后矛盾再起时如何去处理。

另外,独居老人、空心村老人的用电风险也需考虑在内。 

是否“毕其功于一役”?

清洁用能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还是个社会治理问题,更触及乡土生活的观念底层。

烧柴、烧煤、烧秸秆,是农民千百年来生活的有机部分,甚至是一种生产方式,需要用系统思维去考量治理效益和风险溢出。

近年来,为了安全、环保等多重目标,基层已经形成了相对细致的应对体系和方法。

但其中还有一些槽点,群众有怨言,例如,动用行政权力,直接封炕。基层干部或许也有难处,不少地区的工作奖惩和这类考核挂钩,种种压力层层传导下来,往往是扭曲或“一刀切”的操作。

环保和清洁、健康和美好是我们的目标和共识。在大战略下,我们应坚持统筹推进,先立后破。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燃烧在一定阶段下,可以“两条腿走路”,如“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总之要以群众温暖过冬为底线,保持耐心,保蓝天也要保温暖,把握刚性和柔性,这才是最优化的政策组合。一味地追求“面子”,就容易丢了“里子”。

编辑/张丽

相关阅读
三问散煤治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9-24
更多创新技术投入冬季清洁取暖 冬季供暖朝着更清洁、更节能方向前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12-20
这些学校取暖有了新“洁”径
魅力兴安客户端 2022-12-15
把人民群众冷暖真正挂在心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29
中国纪检监察报评山海关古城“禁柴封灶”:清洁取暖不能“一刀切”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1-12-27
中纪报评山海关古城“禁柴封灶”:清洁取暖不能“一刀切”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1-12-27
禁柴封灶被冻哭?官方:当地已实行登记购买电水暖炕免费政策
央视新闻 2021-12-24
一刀切“封炕封灶”,暴露了什么问题?
半月谈 2021-12-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