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他用一夜失眠,换取了千年吟诵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07-11 07:00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卷二百四十二(中华书局1960年版)。

这首诗大家实在是太熟悉了,可是对张继这个人,很多人不一定了解。张继生卒年不详。他在唐玄宗天宝后期考中进士,大历初入京官侍御。后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充转运判官,分掌财赋于洪州。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和很多文人一样南下避乱,唐肃宗至德年间,在现在的浙江绍兴一带盘桓甚久,也曾经在苏州一带滞留,这首《枫桥夜泊》大约就写于此时。

诗题《枫桥夜泊》,就是夜晚将客船停泊在枫桥边上。诗的第一句说“月落乌啼霜满天”。这是一个没有明月的夜晚,月亮落下去了,只有乌鸦还醒着,在一片漆黑中,听见乌鸦阵阵哀啼。这还是一个“霜满天”的夜晚,寒霜一样的雾气铺满了天空,漆黑、哀伤、寒冷。就是在这样一个夜晚,诗人乘坐的客船停泊在了枫桥边上。此时此刻,诗人在想些什么呢?

“江枫渔火对愁眠”,第二句就点明了诗人的所思所想。这一句颇值得推究。到底是“江枫”和“渔火”相对,还是“江枫渔火”和诗人相对呢?有人认为“江枫”是指江边的枫树,这些枫树在黑暗中随风摇曳沙沙作响,与渔船中的灯火相对;也有人认为“江枫”指附近的枫桥和江村桥,这两座桥相对呼应,桥下的渔火也相对呼应。

不管是哪一种相对,此时诗人心中都有着无限感慨,对愁难眠。为什么愁?为什么难眠?也许是因为安史之乱之后,诗人流寓江南,远离家乡,思念亲人,自己的生活、仕途也都面临着很多的未知,所有这些愁凝聚在一起,凝聚在这个“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夜晚,怎么睡得着?

正在这时候,诗人忽然听到了钟声。三、四两句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注意,第一句诗是有响动的,因为有“乌啼”,但是这乌啼绝对不是欢快的鸟鸣,而是一种哀啼,特别是在没有月亮的夜晚听到这种哀啼,更让人觉得心中寒冷。到了第二句就出现了色彩,但是这色彩也不是欢快的色彩,它来自渔火,渔船中的灯火。诗人在这异地他乡,在这客船上面,对着星星渔火,怎能生出欢情呢?只会有无限的悲情。而这时候一个更清朗悠长的声音传来了,寒山寺里的钟声传到了客船中。

“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是苏州的别称,至于“寒山寺”到底是个什么寺,说法有很多。一种说法认为,苏州城里、枫桥边上确实有一座古刹,始建于南朝时期,最早叫作妙利普明塔院,因为唐代僧人寒山子曾在此担任住持,所以更名为寒山寺;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寒山寺并非实指寺庙的名称,而是泛指凄冷夜色中姑苏城外一片寒山中的寺庙,正是从这些寺庙中传来了夜半的钟声。

事实上,“寒山”是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很多诗词当中都用到了这个意象。比如唐代诗人刘长卿《宿北山禅寺兰若》中说:“青松临古路,白月满寒山。”李白诗《清溪半夜闻笛》说:“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他还在《菩萨蛮》这首词里写道:“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还有杜牧的《山行》,他说:“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所以,如果把寒山寺理解为在这霜雾满天的寒夜里坐落在寒山当中的寺庙,也是完全讲得通的。

最后一句说“夜半钟声到客船”。寺庙里半夜三更的怎么会敲钟呢?最早提出这个疑问的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他认为这首诗写得挺好,可就这夜半钟声实在太奇怪,因为“三更不是打钟时”。(《六一诗话》)其实,我们从很多古代文学作品中都能找到例证,寺院半夜敲钟,还真有其事。比如盛唐诗人王维曾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说:“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意思是说,夜晚时分听到村子里边舂米的声音,与山中寺庙稀疏的钟声遥相呼应。还有中唐诗人皇甫冉曾在《秋夜宿严维宅》里说:“昔闻玄度宅,门向会稽峰。君住东湖下,清风继旧踪。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世故多离别,良宵讵可逢。”皇甫冉在半夜时分也听到寺庙里边的钟声。最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大历年间有一个文人叫李子卿,他写了一篇赋,叫《夜闻山寺钟赋》,他听到的是嵩山少林寺的半夜钟声。由此可见,寺庙夜半的钟声在唐代的确是比较普遍的。

“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诗很妙。夜半时分,寒山寺里传出隐隐的钟声,传到了客船之上,让颠沛流离的游子听到,心里多少获得了一些安宁。为什么?因为“江枫渔火”并不是家里温馨的灯火,而是浪迹天涯、漂泊江湖的渔舟灯火。对着渔火,游子只能是愁容满面,而听到寺里的钟声,知道终于可以歇歇脚了,可以在这姑苏城里安睡一晚了。

《枫桥夜泊》唤起的是一个整体的意境。在一个没有明月、乌鸦哀啼、霜寒满天的夜晚,孤独的渔火陪伴着未眠的诗人,这时传来寺庙里阵阵夜半钟声,勾起诗人无限感伤。客居异乡的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追怀往事,遥望前途,种种愁绪无法排解。这首诗通过意境的营造,写出了愁思的诗意和诗意的愁思。

相应的,枫桥的历史,寒山寺的历史,甚至姑苏城的一部分历史,也因为这首诗开启了新的篇章。从此,寒山寺、枫桥、渔火、对愁眠都成了印在我们心里的意象,历朝历代的文人反复吟咏,如宋代陆游《宿枫桥》:“七年未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风月未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元代顾瑛《泊阊门》:“枫叶芦花暗画船,银筝断绝十三弦。西风只在寒山寺,长送钟声搅客眠。”等等,都是如此。

其实,寒山寺的生命、寒山寺的岁月就是从张继的《枫桥夜泊》开始的,如同滕王阁、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的生命是从王勃、王之涣、崔颢和范仲淹开始的一样。风景中之最伟大者还在于描绘风景的人,正是因为这些诗人写出了杰出的作品,才使这些风景以诗意的姿容定格于历史之中,成为永久的经典。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历史|若古代也流行国庆出游,古人在路上要如何解决衣食住行
历史学堂君 2024-10-06
赏读|背那么多诗有用吗?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
名家散文 2023-12-17
借由《弦歌》,我们懂得了什么?
北京日报 2023-04-08
历史 | 那一夜,张继有没有听到钟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2
诗词|背那么多诗有用吗?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
名家散文 2022-11-19
新知|侘寂之美是出口转内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19
赏诗 | 读懂十二时辰,你就懂了中国人的一天
诗词天地 2021-12-30
名迹 | 中国10大名寺,你去过几处?
乡土人文地理 2021-04-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