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挽救了国宝景泰蓝,送出新中国第一份国礼?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0-10-09 20:06

它是享誉世界的工艺瑰宝,它是新中国送出的第一份国礼,至今还在外交舞台上大放异彩,它就是国宝景泰蓝。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这项绝技曾经差点失传,是谁挽救了它?日前,记者专访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先生,打开北京珐琅厂保存的这些珍贵老照片,才终于揭开了谜底。

梁思成夫妇

钟连盛告诉记者,景泰蓝技艺在元代进入中国,在元明清三朝都是皇家独享。到解放之初,这种工艺的从艺人员已经非常稀少。1951年的一个周末,梁思成跟林徽因先生到北京琉璃厂的古玩街上转转,然后发现一个小的景泰蓝瓶儿。林徽因先生拿着瓶子仔细看,这会儿摊主就跟她说:“您还是很有眼力呀!这是我们正宗的北京的景泰蓝,热热闹闹了几百年,这会儿算是快要绝根儿了。”

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听了这话,深深为景泰蓝这种技艺的前途而担忧。从琉璃厂回去以后,他们再三的商量,决定在清华大学成立工艺美术抢救小组,主要是针对景泰蓝技艺的抢救跟恢复。

1ff6a0f8a5f4fcf4e109d3d4268bf942cea9987f.png

左起:钱美华、孙君莲、常沙娜

清华大学的景泰蓝抢救小组成员有钱美华、常沙娜、孙君莲、高庄、莫宗江等。当时,北京仅存的几家作坊和景泰蓝厂子大都处于倒闭边缘,要拯救这一濒临灭绝的民族艺术,最关键是调整生产结构,全面更新设计,才能起死回生。

当时用于景泰蓝的图案只有荷花、牡丹花和勾子莲等几种,几百年来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而中国的装饰图案始终是在千变万化中发展着。林徽因找出了珍藏的历代装饰图案,让大家学习研究。后来她又带着学生多次到景泰蓝作坊调查研究,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一道一道工序跟着老艺人们干活,熟悉每一个工艺流程,细心观察各道工序的操作,了解景泰蓝的工艺特点,提出改进方案,设计了新的纹样和色彩图,并反复调整修改,然后拿给工人们去试制。

钱美华和沈从文

梁思成还给钱美华推荐了一位老师,就是在故宫兼职工作的沈从文。沈先生告诉钱美华,故宫的景泰蓝很多,有几个房间甚至都摞到了房顶,他给钱美华出了个点子让她去故宫临摹图案。因为故宫存放景泰蓝的珍宝馆一般不对外开放,所以钱美华和故宫工作人员商量好把自己反锁在里面,清早进去,晚上出来,一干就是连续十多天,终于掌握了传统纹样的规律,找到了不少失传的图案。

新中国第一份国礼

他们对景泰蓝的创新设计和抢救工作,引起了国家相关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当时,北京正在进行“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和迎接苏联文化代表团访问中国的筹备工作,这两项国际性活动的礼品和大会美工都交给了美术小组。林徽因带着钱美华几人反复推敲礼品的品种与设计方案,最终他们设计的景泰蓝台灯、烟具、金漆套盒、花丝胸针、敦煌图案丝巾等确定为赠送贵宾的礼品。这些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工艺品受到各国与会代表和来访苏联艺术家们的喜爱,也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赞扬,郭沫若称“这是新中国第一份国礼”。

青年钱美华

中年钱美华

从青春少女到白发老人,钱美华大师把自己此后60多年的生命都用来坚守恩师的遗愿,她永远不会忘记林徽因先生临终时说的话:“景泰蓝是国宝,不能在新中国失传!”

钟连盛告诉记者,2017年中国政府送给联合国总部的“盛世欢歌”大瓶,一米三高;送给达沃斯经济论坛的一个国礼“四面方尊”,都是珐琅厂老大师们经典的代表作品。

70年来,几代大师匠心传承,国宝终于浴火重生,送出无数国礼珍品,这项工艺也成为大国工匠精神的表率,足以告慰林徽因先生的在天之灵!

文/北京日报记者 张鹏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视点 | 景泰蓝老物件淘宝大集国庆开市 一批景泰蓝精品将亮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30
“梦幻景泰蓝”夜场文化季开幕 将持续至8月31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7-07
视点 | “逐梦蓝彩——钟连盛景泰蓝艺术展”在京展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4
钟连盛景泰蓝经典代表作展出,“连盛九珍”各领风骚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6-19
视界|中国景泰蓝艺术交流展在瑞典举办
新华社 2024-06-11
景泰蓝皇家艺术庙会大年初三开幕,“龙的传人”艺术展亮相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09
视点|景泰蓝皇家艺术庙会春节期间闪亮登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8
景泰蓝非遗传承展亮相北海阐福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