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后睡得更香?研究发现影响睡眠质量的关键神经元
中国新闻网 2020-09-05 14:04

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时间用于睡眠。熬夜之后睡得更“香”并且时间更长、喝咖啡“阻断”睡意促进清醒,这些睡眠现象背后都有原因。北京时间9月4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Science》(《科学》)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徐敏研究组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李毓龙研究组合作完成的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影响睡眠质量的关键神经元——谷氨酸能神经元。

研究发现,基底前脑区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对睡眠压力积累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经典的睡眠调控模型认为,睡眠的调节分为两个方面:昼夜节律和睡眠稳态。昼夜节律通过内在的生物钟,控制睡眠与觉醒两种状态的转换。

睡眠稳态主要由睡眠压力进行调控。随着清醒时间的延长,睡眠压力逐渐增加;随着睡眠的进行,睡眠压力被逐渐清除,由此控制机体获得一定的睡眠量。

睡眠稳态调节系统会在睡眠受到干扰时发挥作用,例如:熬夜之后睡得更“香”并且时间更长。

主流理论认为”腺苷”参与到睡眠稳态调节的过程中,腺苷在清醒状态下的积累,导致“困意”的产生,而咖啡的主要成分咖啡因,可以阻断腺苷与其受体的结合,达到促进清醒的效果。

研究人员通过小鼠试验发现,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活动,参与调控胞外腺苷的积累过程。基底前脑区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活动在促进机体清醒的同时,可以通过刺激腺苷的释放,而引起睡眠压力的增加,导致觉醒到睡眠的转换。特异损毁这些神经元,可以显著降低腺苷的积累,导致小鼠清醒时间的大幅度增长。以上结果表明,基底前脑区的谷氨酸能神经元是调控睡眠压力的一个关键节点,有可能成为治疗睡眠障碍的一个潜在靶点。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以小鼠为动物模型,人和小鼠之间存在物种差异。另外,虽然基底前脑区的这群神经元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睡眠障碍的潜在靶点,但研究人员现在并没有对这群神经元进行无创特异调控的工具。

该项研究由博士研究生彭婉玲、宋鹍在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徐敏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研究的合作者为北京大学李毓龙研究员、武照伐博士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思宇研究员。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吃下一片安眠药后,你的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
科普中国 2025-02-05
科学家热议:新研究挑战“睡眠帮助清除大脑毒素”之说
澎湃新闻 2024-06-19
经常手抖就是帕金森?这5个有关帕金森病的流言,竟有1个是真的→
科学辟谣 2024-05-13
熬夜真的致癌又变丑!如何获得高质量睡眠?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4-03-17
几点喝咖啡/奶茶不会影响睡眠? 关于咖啡因的这些知识点请收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4
中国研究团队揭示成瘾机制 有望开发抑郁症等治疗手段
​第一财经 2022-10-23
研究揭示膜脂PI4P调控突触可塑性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报 2022-03-26
有压力会“睡不好”?脑科学家首次揭示快速眼动睡眠功能与本能恐惧反应有关
科技日报 2022-01-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