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晚,由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务服务局联合主办的“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访谈节目与广大市民见面,主题为“筑牢抗击疫情的基础防线”。今晚做客直播间的一把手是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还有市政协委员朱良、庄文静。李万钧在直播间透露,为推进治理和服务的精细化,从今年开始,本市社区治理单元将缩小到楼门院。
本市正在统筹设计基础信息库
朱良委员在实地探访中抛出了如何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对此,李万钧表示,不仅仅是社区防控,平时社区的安全也要靠这些科技手段和信息手段。“但是我们社区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还是非常不平衡的,包括信息化手段比较滞后,一些新建小区弄得不错,有一些老旧小区就相对滞后一点。此外,社区信息的不准确、采集没有渠道、不够及时。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哪家有外地来京人员,哪户是出租户,哪些是滞留在湖北武汉了,很多都不太清楚,要一家家打电话、敲门确认。如果有一个完整的人员登记系统就可以省很大劲儿。”
李万钧说,根据这些问题,现在市委市政府正在总结疫情防控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20项基层社会治理的措施,已经在全市进行部署了。其中很重要一块任务就是推进社区的信息化建设。“初步的设想是要建‘一库两平台’。‘一库’就是基础信息库,包括人口情况、出租房的情况,还有辖区内单位、学校、商店等等,把这些数据推送给社区,让他们来使用。‘两平台’一个是服务平台,一个是管理平台,这是社区日常服务管理过程中必须要用到的,现在正在进行统筹设计。”
社区治理单元缩小到楼门院
庄文静委员在自己的提案中也关注到了精细化治理。对此,李万钧透露,为提升治理和服务的精细化水平,从今年开始北京的社区治理工作重心将再缩小,缩小到楼门院,也就是要细到一个楼里楼长是谁、物业是谁、保安是谁、单元负责人是谁、卫生谁来负责等等。“治理的单元要缩小、更贴近老百姓。”
“其次,要想方设法划大社区为小社区,全市5000户以上的社区就有70多个,这些社区过于庞大,几十栋楼,社区工作者工作管不过来,也服务不过来,所以我们安排社区把大社区给它划小,让它更精细化一点,目前也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年底公布实施
此外,李万钧还提到,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全市的志愿者在看门护院、宣传防控知识、清理社区卫生、服务保障居家观察人员等方面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本市已经为60多万志愿者免费上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此外还专门设置了一个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保险,给这些志愿者上了双保险。
“在总结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觉得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另外要保障志愿者的权益,所以我们现在要修改《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初稿已经完成了,下个月要提交市人大常委会进行第一次审议,年底前要公布实施。”李万钧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