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先锋 北医三院乔莉:是谁温暖了岁月,又是谁惊艳了谁的时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3-19 11:17

疫情发生以来,北医三院已经派出了3个批次、共计137名医护人员组成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驰援武汉,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救治危重症患者。一个多月以来,医护人员们从一开始的陌生、恐惧,如今已经逐步适应了工作节奏,从最初的紧张到如今的游刃有余,他们奋战在抗疫一线,挽救了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在他们的一线工作日记中,我们看到,正在经历这场残酷的疫情,医护人员们都在成长、在蜕变。向他们致敬。

以下《日记》出自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眼科护师乔莉。

2020年3月15日

转瞬来武汉已经一月有余,从刚来武汉时每天翻看日历期,到现在已经不再细数,我们只是坚信:努力一天,离胜利就更近了一步。

今天我们组是早晨5:00-9:00的班,各种治疗、生命体征测量、生活护理、发饭、打水…大家一如像上了发条一样忙个不停。

正在忙碌中的我得知20床老奶奶的留置针无法正常使用后,和同事准备好用品,推车来到老奶奶床旁,只见她闭着眼面部没有什么表情,连忙下意识的看一下监测,见生命体征正常,顿时放心了许多,我轻声唤了一句:“奶奶,感觉怎么样?”老人家睁开眼,带着笑意,看上去非常慈祥,用很标准的普通话回答我:“挺好的,没什么不舒服。”说着还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你们真棒!”我很惊讶,奶奶的普通话居然说的这么好,这在多天来同患者接触中倒是少有。我俯下身将快掉下来的口罩为老人戴好并称赞的她:“您真厉害,普通话讲的这么好!您这个针需要重新扎一下好嘛?”“好,没问题!有你们我不怕!”奶奶清脆的回答道。

一段对话后我开始找血管。老人家的皮肤和血管情况都比较差,还有厚厚的防护服,无疑都增加了穿刺难度,我正在找血管时,奶奶却反过来安慰我:“不怕,姑娘,我相信你们!”。一句相信让我的手瞬间稳了许多,心更稳了,在我们护患的共同努力下,一次穿刺成功。奶奶很开心,突然为我和同事唱起了地方小调,不明其意的我却听到了奶奶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和赞许,暖意融融。

这个故事很小,套管针留置对我们来讲又是多么简单而又熟悉的操作,然而,却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感动。老人的理解,友善,信任,慈爱的眼神和话语,这一切,我相信我会永远都记在心间,埋在心田。到底又是谁温暖了谁呢?到底又是谁帮助了谁呢?祝福奶奶,祝福每一位患者早日战胜病魔,让我们共享春风拂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通讯员 姚永玲

编辑/崔毅飞

最新评论